(有客的時候,我家都是公叉母匙,我也不知道這是台式還是西式)

我早年在新聞界主跑外交部,有資深外交官告訴我,公筷母匙和子母圓桌的發明解決外交部接待外賓長久以來的頭痛問題,就不知道這麼簡單的概念,為什麼在人們用筷子和大圓桌用了千年以後才推出?前人都沒有發現問題嗎?

這真是大哉問。官員說,早期接待外賓最頭痛的問題就是吃飯。客人遠道而來,必然是待之以最正式的中華料理,第一道是冷盤、第二道是魚翅等等等等,為的是向外賓介紹中華飲食淵源流長的傳統。中央部會級的都沒問題,層級越高的接待單位,待客的方式越是西化,一人一份,有刀有叉,各吃各的。

可是一到地方單位,像省政府或縣市,那就有點尷尬了。常常接待單位擺出大陣仗,卻見外賓對滿桌菜色無動於衷,連筷子都懶得動,即使禮貌性動動筷子,也只是夾夾眼前的幾道菜,圓桌另一端的,幾乎都原封不動。

比較敏感的外交人員慢慢發現,大家的筷子都在湯湯水水裡面攪來攪去,別說是外賓,稍有潔癖的本國官員都不敢動筷子,吃來吃去都是大家的口水,像在享受美食嗎?再者正規中華料理的宴客桌必是大圓桌,遠一點的菜根本夾不到,叫這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外賓站起來夾菜,像話嗎?

於是貼心一點的東道主就會事先吩附服務人員,請他們上菜之後,拿到一旁幫大家分菜,這樣就解決了筷子夾菜的衛生問題和圓桌夾菜的麻煩。

偏偏就有出槌的時候。官員說,七0年代初,台灣流行中間一個小煙囪的炭燒火鍋。一回,某位來自美國的外賓覺得新奇,接待單位就特別安排了一桌火鍋大餐。問題來了,大圓桌吃火鍋,火鍋必然是擺在正中央,外賓得伸很長的手才夾得到菜;再者,火鍋就是愛吃什麼放什麼,服務人員如何為大家分菜?於是只見大家伸長了手,筷子在火鍋裡面攪和,外賓只在一旁枯坐。

這位資深外交官說,這是他做了一輩子外交,最遺憾、最丟臉的一樁。接待單位待客的誠意百分百,無奈我們老祖宗千年相承的飲食工具卻不成全。

曾幾何時,公筷母匙和子母圓桌的推出,徹底解決了中華飲食的衛生和夾菜問題。

上個月法國歐巴桑伊蓮和蜜雪兒來訪,我邀他們去五十五年歷史的銀翼餐廳吃揚州菜,體驗正宗華式餐館的上菜和服務,那絕對和巴黎的改良式中華餐館大異其趣。餐廳是老的,服務卻是與時俱進,公筷母匙不說,蜜雪兒看著小圓桌在大圓桌上面轉來轉去,連拍了好幾張照片。

子母圓桌是台灣人或香港人發明,我不確定;但我幾乎確定公筷母匙是台灣人發明。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在七0年代末,電視大力宣導公筷母匙,三十多年來,公筷母匙早就成了餐桌禮儀。

公筷母匙偉大到什麼程度呢?一回跟隨姐姐去廟宇吃素菜流水席,只見廟方嚴格執行公筷母匙,以體現惜物愛物的真諦。這真是智慧無比,大家都用公筷母匙,就不會感覺是別人吃過的剩菜,後來的信眾隨時來,都可以隨時上桌。廚房裡的師姐看到某樣菜少了,就去添加一些,這樣流水席就可源源不絕。

我現在回頭想起,真覺政府要追查當年公筷母匙的發明者,以及推行的單位,並頒給他們國家最高等級的文化獎章。因為這小小的發明,卻是千年飲食文化最偉大的突破。

不要小看小細節和小聰明,它可以帶來的進步絕對超乎想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