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76    

1993年我辭掉聯合報系駐莫斯科記者一職,離開了新聞圈,隨家長旅居大馬開始,幾乎每一年的夏天,我都會陪他返回法國渡假,渡假期間從十天到兩星期不等。我那時雖然賦閒在家,但他當時任職法國駐吉隆坡大使館,工作繁重,沒法離開職務太久,因此渡假行程總是來去匆匆。

2004年我買了數位相機,總算為倉促的渡假行程留下了影像的紀錄。網路世代高喊沒圖沒真相,之前的法國之旅由於沒有數位影相,已經無據可考。

異於往年的是,2004這一年,我們除了拜訪親友以外,家長的摯友主動提議將他們位於阿爾卑斯山區冬季划雪勝地Courchevel 1850的渡假小公寓借給我們,我們欣然接受了。

  78   
(阿爾卑斯山一景) 

Courchevel為名的聚落有三個,分別是 Courchevel 1550Courchevel 1650 Courchevel 1850,數字代表標高,雖然它與實際海拔高度有些小落差,而Courchevel 1850 是最高的聚落。三者都是豪華冬季划雪勝地,冬季旅館超貴,而且總是爆滿,餐飲也所費不貲,是歐洲富人的專屬俱樂部。

夏天是Courchevel 1850的淡季,有一半商店和旅館打烊,住宿和休閒設施都較冬季便宜許多。儘管如此,夏天的Courchevel 1850還是個很昂貴的地方,隨便幾天的行程,都會荷包大失血,更何況我們一待就是六天五夜。

我和家長對划雪都毫無興趣,對我們而言,阿爾卑斯山區的夏季魅力在於高山景色處處,有無數步道和森林讓人休憩,我和家長都是踏青和健走的愛好者,來到阿爾卑斯山區,就好像魚兒跳進了水裡。

   77   
(阿爾卑斯山的針葉林)

我們在Courchevel 1850的遊客中心拿到一份山區步道示意圖之後,每天清晨起床,就背上事先準備妥當的食物和飲水,搭纜車前往這些步道健行,走累了就尋找蔭涼處休息,口渴了就停腳喝喝水,午餐時間就找個理想角落席地野餐,天快黑了才回家。

這個山區的森林都是針葉林,少見闊葉樹,雖說美味牛肝菌生長的地點不限於針葉林,它也常出現在闊葉林和混合林,不過有森林就有野菇,只是數量的多寡之別而已。有幾次步道行經杉樹林,我和家長又受到採菇的引誘,採菇這事不試則已,試過果真容易上癮;再者,稍早在聖德田山上尋菇未果,確實有點不甘心,而且我們是純渡假,完全沒有行程和時間的壓力,沒有非走完不可的行程,可以自由隨興,於是念頭一轉,我們又鑽進森林尋菇。

 79     
(樹林裡大型牛肝菌很多,可惜都不是美味牛肝菌)

我們陸續找到不少大型牛肝菌,但是經過家長鑑定,都不是美味牛肝菌(波爾多蕈)。經驗豐富的採菇者大抵心態保守,對於不認識或不確定的野菇,寧可放棄,也不輕易嘗試。再說,同一種菇菇,到了不同的地區,外觀上難免有小小的變異,家長來自中部偏東南的歐特盧瓦(Haute-Loire)地區,如今來到國土東南邊界的阿爾卑斯山區,他又更加謹慎保守了,就怕菇菇在不同地區果真有變異,看起來很像某種可食菇的野蕈其實並不可食,或者某種毒菇在這個地區看起來竟然像是某種可食菇。

雖然沒能找到美味牛肝菌,再怎麼講,能發現牛肝菌就是成就,至少證明我有不錯的眼力,已能在雜亂的地上找出菇蹤,只是挖出來的菇菇不是我們要找的罷了。出於虛榮心,我也偶而為菇菇們擺個好看的Pose,再為她們拍照留念,做為我的高山健行十全武功錄。

 80   
(有圖有真相,這是2004年阿爾卑斯山之行的菇穫之一)

於是2004年這一趟阿爾卑斯山的採菇活動,對我而言,只是見習,或說是暖身而已,我並沒有真正見到雞油菌和美味牛肝菌的模樣,因此不管家長如何向我描述美味牛肝菌和雞油菌的樣子,也是徒勞的,沒見過就是沒見過,菇菇的樣子沒法用抽象的語言描述來認識。

就因為沒見過,雞油菌和美味牛肝菌在我心目中就成了無比神秘的真菌,我非要親自揭開她們神秘的面紗不可。不過走訪了聖德田和阿爾卑斯山區,我們的假期已經用掉一半,剩下的時間要留給法國親友,於是2004年的採菇就變成一個伏筆而已,也成了我心中的懸念。

 (本部落格圖文版權所有,謝絕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