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最近整理舊卷,不意發現當年任職台灣日報的邊欄舊作,有幾篇細讀之下,仍然十分吻合目前的政治情勢。可見六年來,兩岸僵局依然原地踏步,沒有絲毫妥協的跡象,越讀越難過,索性再將它貼出來。

中國駐美大使李肇星日前在一項年終茶會公開嚴斥美國學者沈大偉所提,以「邦聯」模式為兩岸突解套。李肇星並重申一中原則和一國兩制。

國內外學者提出各種跳脫統獨思考模式的創見來為兩岸僵局解套,沈大偉並不是第一個,邦聯制也不是唯一的一種。而中國拒絕一國兩制之外的提議也不是第一樁。中國的一貫立場是:給我「一個中國」,其餘免談。

不過李嚴斥邦聯制的理由很有趣,他說:「美國是美國,中國是中國,要按中國的歷史傳統來解決統一問題,完成兩岸人民的心願。」中國當局說到「兩岸人民的心願」這句台詞的意思,就像台灣政客掛在嘴邊的:「為了台灣人民的利益,我必須……..」,說穿了,都是他自己的心願和利益,不說還好,越說越讓人反感。

中國對歷史傳統的說法,向來有兩套。針對西方國家對中國民主和人權的批評,北京言必稱中國有獨特的文化和傳統,西方國家不能強加自己的價值觀於中國。然而,面對美方有人質疑中國威脅武力犯台的正當合法性,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也曾引用美國的南北戰爭來做為動用武力的合理性。

江澤民說,美國人為了追求統一,也曾經打過南北戰爭。言下之意,武力是追求統一的合法手段。不過江澤民在引用美國歷史時,他忘了一件事:英美也曾為「美獨」打了一仗,美國因而獨立。因此中國對台動武,若是由南北戰爭變成獨立戰爭,中國就失算了。

歷史和傳統都是隨人取材,各自強化立場而已,拿歷史傳統來做擋箭牌,是不太見效的老套。全球約有兩百個國家和準國家,沒有任何兩個國家的歷史傳統是一模一樣的,如果大家都堅持獨特的歷史和傳統,國與國根本沒有對話的可能。

正因全球國家各有獨特的歷史和傳統,對話的意義,也就是在同與不同之間尋找打破僵局的靈感和啟示而已。(原載2001-01-01台灣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