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法國殖民時代,法國的軍隊多由殖民地徵召而來。在那個時期,越南人被視為怯懦糟糕的軍人;相反的,在北非,特別像摩洛哥,該社會有尚武的傳統,男兒一上了戰場,榮譽重於生命,因此摩洛哥士兵一直被視為勇敢的軍人。

 

誰知道被法國看得扁扁的越南軍人,在越南獨立戰爭之中拋頭顱灑熱血,把法國人打跑了不說;七0年代美軍出兵越南,北越軍人更是用人肉戰車以百擋一,以慘重的犧牲讓美軍不戰而怯,終於撤出越南,南越宣告失守;一九七九年,中國與越南爆發領土爭端而導致中越戰爭,越軍照樣把中國打得滿臉豆花。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越南稍早入侵柬埔寨,中國興兵攻打越南之際,越南最精良的部隊正部署於柬埔寨,因此出面應戰的只是二軍,卻照樣將解放軍逐出越南境內。

 

仗著曾經打敗美法中三大強國的英名,越南軍人可謂世界上最勇敢的戰士,徹底洗刷了殖民地時代的糟糕形象。它靠的不是裝備的精良,或是戰略的高明,它依賴的只是越南軍人視死如歸的精神,用犧牲換取勝利。

 

為什麼越南軍人的表現前後差那麼多?道理很簡單,殖民地時代,越南人不願為法國而戰;但獨立戰爭、越戰或是中越戰爭,站在越南人的立場,都是保衛家園抵禦外侮的戰爭,越南軍人是為祖國而戰。

 

想到越南軍人,我總會聯想到台灣史上聲名慓悍的客家義勇。

 

現在回頭來看電影《一八九五  乙未》裡的三位客家義勇軍的領袖:吳湯興、姜紹祖與徐驤。他們三人並不是同時陣亡,他們是前後犧牲。可是當初一起結盟抗日的吳姜徐並沒有因為看到同袍弟兄的陣亡就膽怯落跑,相反的,兄弟死了,他們依然再組義軍繼續與日軍纏鬥,一直戰到死。

 

日軍從台北一路南下,吳湯興帶軍攻新竹城時,在東門負責掩護的姜紹祖遭日軍俘虜,姜拒絕投降,乃吞食鴉片自殺。

 

吳湯興是在戰況慘烈的八卦山會戰一役陣亡。這一役讓清軍與義勇軍見識到日軍配備的精良,然而在這一場戰役之中倖存的徐驤並未因吳湯興與姜紹祖先後戰死而退怯,相反的,他與抗日勢力往南撤退時,再組義軍抗日,隨後戰死於斗南。

 

義軍領袖的必死決心,是這段歷史最令人動容之處,他們異於越南軍人之處,在於客家男兒向有勇武傳統,他們從來沒有蹩腳過。我想當然耳以為,這和客家族群在台灣的生存環境有關。

 

在移民拓墾時代,和來自閩南的河洛族群相比,他們在人口上屬於絕對的少數。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在王法不彰的化外之地,武力就變成解決糾紛唯一的途徑,以致清領時期閩客械鬥的悲劇頻傳。客家族群為了生存,就必須團結尚武,面對武力衝突,不可畏戰。在閩客械鬥的歷史背景下,所謂的「閩客心結」也由此而來。不過台灣進入日治時代,同時也步入法治的時代,地方武力遭到日本官方的消弭,分類械鬥逐漸式微,閩客心結已不再有任何事實上的基礎。

 

由於生存環境艱困,客家婦人的堅毅更是支撐客家硬頸精神的要素。《一八九五 乙未》有一幕戲,敘述在客家莊偷吃被逮的小土匪,他在歷劫歸來的途中向客家女子英妹訴說他遭到客家婦人痛毆的驚魂,小土匪的台詞固然有點淪於刻板印象,不過這個橋段確實很好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