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b587ff188931  

在我看來,香港電影〈十月圍城〉是托借孫文革命的史實,抒發香港民主派政治情懷的作品。能在2010年伊始,看到這麼有力量的電影,真是令人歡喜。香港在商業電影上的傑出成就,多讓人以為香港只會武打搞笑衝票房,〈十月圍城〉證明香港電影人在人文關懷上的縱深,其實和它的商業成就成正比。 

影片的開場真是少見的有力──香港進步份子楊衢雲向學生闡述民主的真諦,有一位女學生向老師提問:「中國會有民主的一天嗎?」楊忂雲答畢,一發來自刺客的子彈旋即穿過楊的頭顱,楊當場倒地斃命。 

革命黨人楊衢雲在香港遭到清廷鷹爪的暗殺,這是鐵一般的史實。電影這樣的開場,一方面開宗明義點出這部電影的歷史情懷所在,同時似乎也暗喻著中國的民主也像楊衢雲的中槍身亡一樣,還來不及實現,就遭到共產黨一槍斃命了。 

「中國會有民主的一天嗎?」楊衢雲答覆學生說:「我這輩子可能看不到,但妳一定看得到。」這句話,恐怕是中國民主人士內心焦灼的期待吧?雖然中國目前還看不出任何邁向民主的跡象。 

據報載,〈十月圍城〉是根據部份史實虛構而來的故事,由於香港當時是英國殖民地,不受清廷管制,孫文曾經來港與革命黨人共商大計。而劇中的主要人物,如富紳李玉堂、中國日報社長陳少白、李玉堂之子及楊衢雲,都真有其人。至於孫文來到香港引發清廷的刺客追殺,以及那些挺身護衛孫文的小人物,則是純屬虛構。 

無論如何,革命黨人視死如歸也是鐵一般的事實,致於他們叫什麼名字?在哪裡就義?其實並不重要,這部電影裡的小人物,其實是那些為革命犧牲的無名英雄的化身和縮影。 

稍有政治敏感度的觀眾,在觀看本片時,想必也有和我相同的錯覺,彷彿電影中所指涉的保皇黨,就是今日的中國共產黨和及支持者。就如那位清廷殺手閻孝國,他反對孫文革命的理由,就是出於極端民族主義的仇外情緒,可不是今日中國憤青的化身? 

1997英國將香港移交中國,不管香港人願不願意,香港已經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個政治事實已經不可改變。在此情況下,香港的民主派一方面憂慮眼前的自由是否會遭到限縮,一方面也關切著中國的明天,因為香港的命運已與中國綑綁在一起,中國一旦民主化,香港的自由才能得到永久的確保。 

1900年的八國聯軍到現在,一個世紀過去了,中國的政治問題一點也沒有進展,依然陷在中西學孰優孰劣的辯論裡,中國的民主改革尚無蹤影。在我看來,〈十月圍城〉取材孫文革命、以及香港進步人士為孫文兩肋插刀,無疑是編導團隊以香港做為孫文革命基地之一的地位,意圖向中國發聲,並以孫文的民主理念向明日中國做出提案。 

撇開本片的政治情懷不談,就劇戲本身而言,〈十月圍城〉是一部很精緻、很好看的電影。每一位演員的演出都很稱職,王學圻所飾演的富商李玉堂最是搶眼,謝霆鋒所飾演的人力車夫阿四也不遑相讓。 

而過多的武打固然有點模糊了本片宣揚嚴肅課題的調性,不過站在電影的娛樂角度來看,如果沒有添加一些衝票房的商業元素,光是孫文的革命,恐怕將淪於枯燥與沈重吧。 

理念的宣揚不能光靠正義澟然的口號,擅用動人的戲劇元素來呼喊民主,恐怕是〈十月圍城〉最傑出的成就。 

不管中國會不會民主化,只要台灣一日不向中國投降,香港的自由就能確保無虞。不要忘記,香港是中國「一國兩制」的櫥窗,用以引誘台灣。如果香港的自由受到傷害,正好坐實中國的帝制幽靈始終飄浮在中南海上空的事實。 

孫文的革命雖然推翻滿清,民主卻迄未在中國實現。我想,導演忘了在電影的結尾打上一行孫文的遺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相關閱讀:〈十月圍城〉主要人物的原型及史實基礎

 

 4.5_stars.jpg   4.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