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ner.jpg 

韓國的影視崛起是亞洲這十年來的一大盛事,電影好看不說,題材多元又廣泛。〈牛鈴之聲〉這部紀綠鄉下老農夫婦與老牛相依為命的電影紀錄片,能在韓國狂賣合台幣五億五千萬的票房,創下韓國影史獨立製片的票房紀錄,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在我看來,它的催票魔法,在於該片訴諸韓國人民農村生活的集體記憶,讓所有韓國人民在電影當中重溫了早已失去的童年,和農村生活一去不返的寧謐與緩慢。

電影是關於一頭陪伴老農夫婦勞動四十年的老牛,本片呈現了老牛臨終前的一年期間,與老農夫婦生活細節的互動。全片絕大多數的情節都只有老農夫婦,和兩條黃牛,電影的步調就像一只倒置的沙漏,老牛的生命一點一滴在觀眾的眼前流逝。

 movie_02.jpg

在務農人家,牛隻可不是寵物,而是幹活的畜牲,然而在以農立國的東亞國家,牛隻卻有極為神聖的地位,它是農人勞動的忠實伙伴,耕田拖運,不分晴雨,全年無休。牛隻既是農人的衣食父母,農人多不吃牛肉。

〈牛鈴之聲〉忠實呈現老農的勞動思想,與人牛關係。老阿嬤則像一個旁觀的敘事者,喋喋不休抱怨著自己在老農心中的地位不如老牛,也間接說明農人以勞力換取生計的艱辛。一如許多嘮哩嘮叨的老伴,阿嬤坦直而樸素的碎碎唸,表面聽起來是在為自己的命運抱不平,其實蘊含著老農夫婦一生胼手胝足的夫妻情深。

看過這部電影,才會驚覺在文化上,華韓根本是一家,韓國的農村生活與台灣其實十分接近,夫妻的互動關係也雷同,如果把電影的語言換成客語或台語,它也可以是一部Made in Taiwan的電影,因此本片相信也可以勾起台灣觀眾童年的鄉村記憶,並獲得台灣觀眾的共嗚。

movie_04.jpg 

台灣雖多以水牛耕種,在我童年的 1960s,記憶當中,也曾看過鄉間農人趕著黃牛到街上來。台灣的黃牛也像電影當中的黃牛一樣,頸子繫了牛鈴,走起路來叮叮噹噹,遠遠就知道黃牛又拉車上街了。在這部電影當中,很驚訝地發現,韓國這個先進的國家竟然還有黃牛交易市場。在台灣,別說水牛耕種幾已絕跡,更遑論水牛或黃牛交易市場了,可見韓國雖然先進,卻比台灣保留了更多傳統農村生活的樣貌。

更有趣的是,老農因為吝嗇,捨不得買機器耕田,又怕噴灑農藥毒死老牛,寧願和他的老妻手工除草,使得他的種作思想成了當代有機農業的活樣板,他的水田裡有田螺,樹上有青蛙,一如農藥還沒出現之前的台灣田間,那時我們在水田摸田螺、抓泥鰍,夜裡還有螢火蟲,那畫面真是叫人熱淚盈眶。

這部電影也很適合親子共同觀賞,這一代的為人父母,童年多有農村生活的記憶,藉著電影的觀賞,兩代之間進行記憶的承傳。您可以告訴您的小孩,在電腦網路還沒出現之前,我們都是在鄉下爬樹的小孩,雖然物質生活相對貧乏,鄉村生活的無憂和寧謐,卻已經成了現代文明的失樂園。

 

 4_stars.jpg   4.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