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隨便便一部好萊塢娛樂片一登台上映,一周票房就可以幾百萬又幾百萬,平平是美國片,刻正上映的優質電影〈窒愛〉(brothers 2009)卻賣座不佳,映演五、六星期台北票房還不到一百萬,這是令人想不透的事情。不過人間參不透的事情太多了,不差這一件,反正電影隨人看,自己喜歡就好。

美國版的〈窒愛〉翻拍自丹麥電影〈變奏曲〉(Brother 2004),雖然兩片的海報都刻意凸顯一對兄弟與嫂嫂之間的三角曖昧關係,不過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是道道地地的反戰電影,敘述一個原本有美滿家庭的軍官,進取又堅靭的個性如何遭到戰爭的催殘與扭曲,最後又如何親手摧毀自己的家庭。在這樣的主題意識下,三角曖昧關係只是用來引爆哥哥的心理創傷的劇情設計而已,不是本片的重點。而實際上,嫂嫂與弟弟之間的異樣情愫,只是輕微的擦槍走火,並不是什麼三角戀。

姑不論本片的反戰意識,故事本身就滿好看,哥哥從小就是個優秀的楷模,事事都讓父親引以為傲;弟弟卻是一個缺乏人生目標、一事無成的登徒子,成天闖禍不說,又因搶奪婦女入獄而獲假釋,是父親的頭痛問題。雖然嫂嫂一直不喜歡他,卻無損於兄弟情深。

有一天哥哥被徵召上前線,卻因軍機不幸被擊落而被敵軍所俘,被俘期間,他遭遇了人間最殘忍也最可悲的同袍相殘事件,而造成難以面對的心理創傷。故事的高潮就出現於他返家之後,如何帶著心理創傷來面對夫妻重新團圓後的生活。

丹麥版的〈變奏曲〉我先前就看過,當時就對本片留下深刻的印象。三位主要演員表現稱職,電影的張力十足,配樂又巧妙為劇情增添壓迫感。也許是先看原版,有了先入為主的偏見,如今再看美國版,竟覺〈窒愛〉並未超越〈變奏曲〉的格局,只是在〈變奏曲〉的光暈下表現還算中規中矩而已。不過畢竟本片的劇本極優,只要編導團隊不離譜,主要演員也稱職,就可以製作出一部頗具水準的作品。

 brothers_02.jpg
(變奏曲的電影海報)

如果勉強要比較,〈變奏曲〉的配樂明顯優於〈窒愛〉,〈窒愛〉的音樂缺乏風格,有點像拼湊。在演員上,丹麥版的嫂嫂和弟弟無疑比較搶眼,然而蛛蜘人陶比麥奎爾卻把丹麥版的哥哥比下來了。陶比麥奎爾的外形和演技在本片之中,都給人一種難以言喻的壓迫感,好像這個人隨時會做出難以預期的事情,會讓觀眾不敢自由呼吸,無形之中有一種驚悚感。

但〈變奏曲〉也有一些誤區。例如影片一開頭,擔任軍官的哥哥就直闖阿兵哥的浴室,對著正在洗澡在阿兵哥們宣佈今晚要上前線的決定。也許軍中真有這種事,不過在電影中讓軍官跑進浴室傳達政令,看起來滿怪。

再者,軍方派員來向嫂嫂傳達哥哥陣亡的消息時,嫂嫂也正在洗澡,洗完她披著浴袍出來,軍方人員才告訴她,她的先生戰死前線。這也許是巧合,軍方派員前來時,她正好在洗澡;然而後來和弟弟擦槍走火時,她明知弟弟在她家,卻又跑去洗澡,害得弟弟陷入天人交戰,這是嫂嫂的刻意引誘還是怎樣?總之,我感覺丹麥版的導演對洗澡很有興趣。

〈窒愛〉其實加進了一個原本可以大加發揮的美國元素──兄弟的爸爸是個曾經參加過越戰的退伍軍人──兒子卻身陷阿富汗戰爭,父子之間的參戰經驗其實可以把美國的近代史串連起來,進行深度發揮,可惜〈窒愛〉太拘泥於原版,沒有在這個美國元素上面著墨太多,以致只是在原版的格局內打轉而已。

總的來說,優秀的劇本就是成功的一半,〈窒愛〉固然沒有將原版發揚光大,也已頗具水準了。片名〈Brothers〉指涉的固然是這一對兄弟,其實也指涉哥哥在軍中的同袍,可是因為戰爭的可怕遭遇,使得哥哥對於他的軍中弟兄們,永遠有一份無法彌補的罪惡感,也形成他終身的創傷,這才是本片的主題所在吧。

 

〈變奏曲〉4_stars.jpg    4.3

〈窒愛〉    4_stars.jpg    4.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