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赭色鵝膏菌(Amanita rubescens)不但外型美麗,也是美味指數兩付刀叉的可食野菇。由於兒時家長的父親經常採摘,他對這種野菇自然充滿感情。很多時候,食物也是感情問題,越有感情的東西,就越覺得好吃。

這趟森林踏青,由於發現族群龐大的赭色鵝膏和其它相似的鵝膏菌,經家長以實物解說特徵之後,就很容易將赭色鵝膏從近似的豹斑鵝膏(Amanita pantherina)及塊鱗灰鵝膏(Amanita spissa)區分出來。不好區分的,反而是豹斑與塊鱗灰鵝膏這兩者。

赭也,廣義而言就是深紅;狹義而言,就是紅色加楬色。有人稱它為「赭蓋鵝膏菌」,但我覺得並不精確,因為它通體散發赭色,不僅蕈蓋如此,蕈柄和蕈托更是。多半時候,光是從蕈蓋的顏色就可以看出來,如果不是很確定,就翻過來看帽底風光,您會發現它的蕈柄白裡透赭,蕈托更是經典的赭色。

  

34   
(這些赭色鵝膏是不是通體透赭呢?注意喔,它的根部就是正港的赭色)
 

塊鱗灰鵝膏菌又名「灰斑鵝膏菌」(Gray Spotted Amanita),道理很簡單,它蕈蓋上的斑點或斑塊是灰色,豹斑鵝膏菌的斑點是白色或乳白色。灰斑鵝膏的斑點常常是一大塊,豹斑的斑點則像滿天密佈的星星。如果看菌帽還分辨不出來,就看帽底風光。灰斑鵝膏的蕈環較大,而且蕈環上有直條溝紋;更經典的,蕈環上面的菌柄也有溝紋。豹斑的蕈環和蕈柄都沒有溝紋。

根據英文維基百科的說明,灰斑鵝膏的根部是簡單的球型;豹斑的菌托卻有菌衣包裹,而在菌柄底部和菌托之間形成明顯的環狀和界限。可惜我檢視所拍圖片,並沒有發現豹斑鵝膏的特徵,顯然我在隨意亂拍之中,取樣不週。  

35   
(家長教我分辨赭色鵝膏,看出來是哪一株嗎?當然是右邊這一株;左邊這一株光看蕈斑,應是塊鱗灰鵝膏)


36   
(右邊這一株翻開來看帽下,沒錯,就是赭色佳麗)

 

37   
(左邊那一株,翻過來看,顏色就不對。它果然是塊鱗灰鵝膏,因為它的蕈環有溝紋)

 

38   
(這兩株我以為是豹斑,結果翻開一看,錯了,是塊鱗灰鵝膏)
 

 

39   
(它們有非常經典的特徵──菌環和上面的菌柄都有溝紋)

 

灰斑鵝膏菌是美味指數一付刀叉的可食野菇,豹斑是劇毒菇,屬於神經致幻型,一般而言並不會致命,但食用過量或體質衰弱者,也有致命危險。為免誤食豹斑,專家建議不要輕易嘗試灰斑鵝膏,畢竟它的美味指數不高。 

這次踏青,我們採到不少赭色鵝膏,準備回巴黎重溫家長兒時的滋味。家長的原則是只採長相非常經典的,也就是通體赭色的株體,稍有疑義的就丟棄。可惜我們同時也採到不少頂級菇,等吃完頂級菇時,這一大盤赭色鵝膏已經不是很新鮮。圖鑑建議野菇最好即採即食,久放容易造成不好消化。謹慎起見,只好將這盤鵝膏菌丟棄了,想來可惜。希望明年有機會可以嚐嚐這道美菇的滋味,再來向大家報告試吃心得。赭色鵝膏,明年見!(待續)

 40   
(這盤赭色鵝膏因為放了太久,都張傘了,最後都忍痛丟棄)

(本部落格圖文版權所有,未經授權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