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an_holiday.jpg   

如果人間有什麼此生非看不可的電影的話,《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 1953)無疑是其中一部。它之所以成為不朽的經典,除了編與導的成就之外,在選角上,女男主角奧黛莉赫本與葛萊哥萊畢克也不可或缺。我確實曾經想過,如果女男主角其中一角易人,它的魅力會否依舊?我的答案是:很拚。

為什麼我把女主角擺在男主角前面?因為是奧黛莉赫本的關係。當然,葛雷哥萊畢克也是天王級的巨星,也成了影史人物,但比起奧黛莉赫本這位影史傳奇,似乎還有一個級距的差別。

我知道有一派影人始終不願正視明星的魅力,也始終拒絕與明星合作,因而形成了所謂素人演員派。就藝術創作者追求各種創作可能性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觀點有一定的價值,它形成了與明星電影不同風格的作品。這樣的電影也始終有一派擁護者,但它很難獲得普羅大眾的認同,也就難以成為主流。

從影史的長河來看,在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推出的當下,也許是導演造就了演員,是導演在造星;可是拉長時間來看,那就不一定了。以赫本主演過的電影來看,很明顯是相互造就,在電影推出的當下,導演造就了赫本;但如今回頭一看,卻很可能是赫本幫助了這些導演影史留名。證據很清楚,如果不是這樣,那麼為什麼這次片商傳影互動所推出的不是威廉惠勒(羅馬假期的導演)的XX三部曲,而是打著赫本為旗號的「都會三部曲」──《謎中謎》、《羅馬假期》與《第凡內早餐》?道理很簡單,只有赫本才有這種穿超時空的號召力。

所以成功的導演不要太小器,勇於造星是魚幫水、水幫魚的事情。

《羅馬假期》的劇本極為出色,公主形象的塑造老實說,中規中矩,符合皇家嬌嬌女的形象和性格,是赫本給了這個角色可愛又淘氣的生命力;男主角的塑形就很有意思了,他是個近來新聞績效不佳、以致被長官K得滿頭疱的記者,工作不如意,私下也欠了一屁股債。有一天,一個天大的獨家新聞突然從天上掉下來要送給他──他在深夜的羅馬街上撿到了私自落跑的外國到訪公主。

一個落魄的記者,碰上了一個可以讓他揚名立萬、出盡鋒風的大好機會,這樣的命運安排會擦撞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是一個何等充滿想像力和創作力的劇本?故事非常輕盈,不落俗落,更沒有淪於灑狗血,只以記者和公主羅馬一日遊的尋常觀光行程,搭配以一些可愛逗趣的互動小細節,沒有血腥、沒有暴力,更沒有乾柴烈火的床戲,光是平平淡淡的趣味和巧妙俏皮的對白,就足以讓這部電影名留千古。

有些經典電影,如今回看,不免覺得步調緩慢而冗長,會有點看不下去;《羅馬假期》我不記得看過幾次,每次都充滿了趣味,更每次陷溺在故事結局那淡淡的哀愁,尤其是最後記者會人潮散去之後,男主角轉身獨自離去那一幕,更是叫人嘆息。也因為如此,更讓這部電影餘韻無窮。Happy ending固然令人滿心歡喜,卻缺少了可供回味的東西;因為階級、因為現實因素、因為某種原因而不能相守的愛情,也許令有情男女抱憾一生;但做為一齡戲劇,淡淡的離去,淡淡的告別,更容易使戲劇的後座力走向永恆,因為它預留了想像的空間,也為未來保留了各種可能性。

這個故事如果發生在今天,結局也許會不同。當英國威廉王子可以娶平民凱特之際,顯示愛情早已穿越階級的藩籬,階級與身份已經不再造成皇家愛情的障礙了。不過大家不用太替《羅馬假期》裡的記者抱不平,就算在當時的時空之下,公主與記者因階級的阻隔而無法接續前緣,記者也一定會找到一個更合適的機會,出書爆料這一段,讓自己名利雙收。你以為,他會一生保持沉默,獨自守著這一段嗎?

故事在記者會之後,以最含蓄、最預留想像空間的方式嘎然而止,是最美麗、也是最巧妙的時間點,接下來的,也許就不美好了。《羅馬假期》所以成為經典,多少也因為那個餘韻無窮的結局。 (本文版權所有,未經授權勿轉載)

娛樂價值:★★★★☆
人文深度:★★★★
劇本        :★★★★★
對白        :★★★★
演員        :★★★★★
整體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