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耳    

野外踏青只要留心週遭,總不難在台灣的郊外發現野生木耳的蹤影,但我第一次在野外看見銀耳(白木耳),卻是今年的七月底,地點是天母水管路地上的枯木。這是意外的驚喜,天母古道人來人往,長了偌大的銀耳竟然無人發現。再者,去過幾次之後,我發現天母古道的蕈類主要是一些木生硬菇,不算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賞菇地點,能在那裡發現銀耳,還真是一大新鮮事。

銀耳的滋味如何,其實見仁見智。基本上它沒有味道,喜好者可能就是愛上它飽含膠質的口感。遠流圖鑑說,銀耳全年於低、中海拔的闊葉林腐木上,常可發現群生的菇體。也許是氣候乾燥的關係,那天看到的銀耳個頭雖大,卻有點枯黃,我猶豫了一下,雖然直覺是銀耳,仍不是很篤定。無妨,泡水就知道。

離地越近的菇菇越髒,這朵銀耳泡水十小時,表面的塵垢依然難以完全去除,不過至少證實它是如假包換的銀耳,當晚就拿它做了一碗紅棗甜湯。甜湯大抵是銀耳最美味的做法,過去在菜市場買過幾回栽培銀耳,也嘗試拿它做菜餚,總沒甜湯可口。

可惜市面上的乾燥銀耳多產自中國,品質管控是一個未知數,吃起來心理不踏實。偶然在網路上發現農友黃清松的部落格,看他種植銀耳的環境和方法似乎都滿健康,於是利用今年五月日月潭之行,就順道前往黃清松家裡去買銀耳了。

我後來也在菜市場看到養菇場直送的新鮮銀耳,每盒重約300公克,售價200元。做為銀耳的愛好者,我當然也買回家嘗鮮。但銀耳接縫處的鮮豔顏色令我心裡不安,問了菜販,她也說不出所以然,因而從此就沒再買了。

ear_02.jpg  
(此生採集的第一朵野生銀耳,泡水十小時,看起來還是髒兮兮)

ear_03.jpg  
(個頭滿大的)

ear_04.jpg  
(當晚就拿它做了一碗甜湯)

ear_05.jpg  
(五月去日月潭玩耍,順道拜訪黃清松位於埔里的家,一棟很漂亮的歐式農舍)

ear_06.jpg  
(黃清松利用段木種植的銀耳)

ear_07.jpg  
(黃清松也種黑木耳,是毛木耳品種)

ear_08.jpg  
(黃清松種的銀耳,個體較小)

ear_09.jpg  
(煮成甜湯是這樣)

ear_10.jpg  
(菜市場買的新鮮銀耳,產自台灣的養菇場)  

ear_11.jpg  
(底部的顏色讓我心生疑慮,從此就不再買了。更新:不過我後來又在野外多次發現銀耳,發現基部的橙紅反應是自然現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