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之戰  

看完韓國片《弓箭之戰》(War of Arrows, 2011),心裡很不是滋味,這麼震撼的電影,怎麼又是韓國人所拍出?我甚至有點擔心韓國人下一步會聲稱弓箭是他們發明的。韓國人在奧運弓箭項目上的耀眼表現,使他們視弓箭為國粹,這部電影大概是用來宣揚韓國人的弓箭之術吧?幸好我們有《賽德克.巴萊》,可以證明我們的原住民也是用箭的民族,韓國人總不好意思宣稱賽德克族的弓箭是向他們學的吧?

無論如何,正視對手的強大,才能知己知彼,在區域崛起的馬拉松賽跑,來一場相互競爭求進步的君子之爭,就算一時打不過韓國,至少拿它當鞭策。國家整體實力是如此,經濟競賽是如此,電影藝術的競逐何嘗不是?

看完《弓箭之戰》,更加感覺韓國的電影藝術這幾年表現得太耀眼了,導演金韓民一開場的運鏡就是大咖手法,幌動的鏡頭使得畫面怵目驚心,呈現出一種懸疑片外加驚怵片的風格,扣人心弦的戲劇張力貫穿全片。

除此,這部電影的絕妙之處,在於每一個細節和橋段都經過巧妙設計,每一個轉折都令人讚嘆。甚至每一個用箭的細節和畫面都充滿美學的算計,處處呈現弓箭之術的力與美,連用弓箭殺人的細節也都讓人充滿驚嘆。說白一點,這是一部關於弓箭殺人的藝術。說得更白之點,這部電影用來宣揚韓國人的弓箭美學,再一次用電影藝術來凸顯獨特的韓國性。

這部作品裡的武士沒有正邪之分,只有立場之別,正反人馬個個都是勇士,沒有一個臨陣脫逃,也沒有一個怯懦畏戰,一個個都是和對手打到死為止,充滿了勇士的無畏,使得全片彌漫一種尚武精神,與電影呈現的弓箭美學相互輝映,是好萊塢規格的商業大作。

不過它畢竟是一部精作華麗精美的商業片,劇情也就缺乏真實世界的嚴謹,要在雞蛋裡挑骨頭還真容易。由於本片主要是凸顯弓箭之美,片中的戰鬥武器也就清一色是弓箭,刀劍出現的畫面少之又少。須知弓箭只適合遠距離的對陣,近距離搏殺的武器還是刀劍。但本片當中,雙方即使近身,還是射來射去,看得有些疲了,也覺得莫名其妙。眼看敵人快馬殺過來,老娘這時也只能抽出腰間的開山刀,衝上去跟你們拚了,再不然就是丟下弓箭掉頭就跑囉,還在那裡拉弓瞄準呢,找死嘛。

李安的《臥虎藏龍》拍出了中華武術裡的刀劍美學新境界,李慕白用劍之美,為武俠樹立經典;韓國人此番著力於弓箭,不無互別苗頭的意味,可惜缺少那一份人文的優雅,卻也拍出一股雄壯威武,可以給它真誠的掌聲。 (本文版權所有,未授權勿轉載)

娛樂價值:★★★★★
人文深度:★★★☆
劇本        :★★★★(故事不傑出,細節很驚人)
對白        :★★★★
演員        :★★★★
整體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