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蹄層一  

過去讀真菌書,曾讀到歐洲先民以木蹄層孔菌( Fomes fomentarius)製做火絨。但這些文字過眼即忘,也沒去探究什麼是火絨?典型的「只知其名卻不明其義」,標準的讀死書。直到最近看到英國籍的野外達人Mike利用三種真菌製作火絨的影片,才知道真菌火絨的奧義,原來火絨是一種引火的媒介。有一個英文字Amadou,指的就是利用木生硬菇製做的火絨,它還有止血之效。(上圖為木蹄層孔菌)

眾所皆知,人類在野外生存的第一要素是火,火可以取暖,免於失溫,火更可以烹煮食物,降低病從口入的風險。但在遠古時期,當人類的祖先還沒有高效率的生火工具時,一旦鑽木生了火,如何將火種傳遞下去,以便隨時有火種可用,就是一門大學問。此時先民發現一些耐燒的物質可以扮演火絨的角色,它們可以悶燒數小時而不熄滅。其中有一種物質,就是長在樹上的硬菇。

木蹄層二  
(02. 木蹄層孔菌的菌孔)

如今我們已有高效率的生火工具,像爐火、打火機等等,一點就著,不需要為火種的存續傷腦筋,火絨的角色已經從現代化的生活裡消失。沒想到這種技藝被歐美的野外達人傳承了下來,因為它不但是野外求生的必備技藝,也是野外生活的知識與技能(Bushcraft)所需。

有別於野外遇難的求生方式(即所謂的野地求生),Bushcraft是一門歐美新興的休閒型態,僅利用最簡單的生火工具,帶著簡單的食物(甚至完全不帶),就到野外去打混,時間可長可短,期間吃的住的一切就地取材。豪華一點的自帶帳蓬,斧功厲害的就砍木製造簡易庇護所,不想吃現代食物的,就採摘野菇野菜,或到海邊撿拾可食貝類,甚至設陷阱捕捉小型野生動物等等。簡言之,就是利用人類祖先在野外的生存技能,到野外消磨時光的一種休閒方式。當然,這種休閒型態也可以成為野外遇難時的求生技能。

這看起來實在有點頭殼壞去,人類向文明不斷進化的目的之一就是追求生活的舒適,這些人卻是反其道而行,沒事揹起工具包到野外打混幾天,無非是尋找返璞歸真的原始野趣吧。

現在返回正題。Mike 在影片中用來製作火絨的,有三種真菌(如標題所示),聽不懂他的說明也無妨,我在影片下方會做簡單介紹,有興趣的朋友看他如何製做即可。


 

 

 影片一開始,他從貼身包裡拿出幾片黃色的鬆軟物質,那是他父親為他製做的真菌火絨,緊接著用這種真菌火絨示範點火。隨後他就示範火絨的製作。 

一種是南方靈芝(Ganoderma australe),由於它用來製作火絨的部份為菌肉,即菌蓋表層和菌孔中間的夾層,而木質化的南方靈芝又極為堅硬,故製作方法頗為繁瑣。

南方一  
(03. 南方靈芝的幼菌,長大後菌蓋顏色變深呈褐色)

 

南方二  
(04. 上圖南方靈芝的菌孔,長大後顏色也會變深成褐色)

他拿出來的南方靈芝有先泡過水使初步軟化,所以看起來菌蓋亮亮的,他先以利刃將菌蓋的表皮削去,再把下方的菌孔切除,僅剩下中間的夾層。再將這一夾層水煮約4~5小時至軟(因鍋子小,他將菌肉撕成小磈),煮好之後再以木棒輕敲,使之更為蓬鬆,曬乾之後就可以隨身攜帶使用了。但因煮好時已快天黑,Mike將真菌帶回家去烘乾,翌日再帶回現場示範點火。

第二種是木蹄層孔菌,它的製作方式很簡單,只需將它曬乾,就可以直接點火使用。第三種是炭球菌(Daldinia concentrica),使用方式同樣簡單,只要曬乾即可直接點火。有的則是在枯木上就已乾燥,直接摘下就可點火。

他最後也指出,另一種昔時常被用來引火的真菌是樺樹菇(Inonotus obliquus),但因他所住之地沒有此菌,故無法示範。不過他2016年應邀去瑞典的五日野外生活,就摘到不少,他也進行現場示範,使用方式同樣簡單,也是摘下之後就直接點火。

 

炭球菌  
(05. 長在枯木上的炭球菌,乾燥之後會轉為深褐色或黑色)

 

炭球菌一  
(06. 炭球菌,乾燥之後會轉為深褐色或黑色)

 

 觀賞完Mike示範真菌火絨的製做之後,有興趣可以繼續欣賞Mike這支「野外生活之林中覓食」,看看Mike如何利用Bushcraft的技能,在樹林裡就地取材張羅他的午餐。他在影片中採集的第一種真菌是可食的寬鱗多孔菌(Polyporus squamosus),他稍後拿來煮炊。除此之外,他還用木蹄層孔菌和炭球菌來生火。吃完午餐,他還把陰燒中的木蹄層孔菌帶著走。在我看來,這支影片是經典中的經典。

對了,他煮炊時,突然從包中取出兩片肉品,那不是他從家裡帶來,那是他的打獵所得,應該是野鴿胸肉,Mike的野地生存技能還包括打獵。當然,基於台英林務政策的差異,很難將歐美的打獵文化移植到台灣,大家觀賞就好。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野菇 野外技能 bushcraft
    全站熱搜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