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一次在台北山區發現這種污白色的中小型真菌,從它的外觀和氣味,我直觀的判斷是雞油菌屬。但從現有的網路資源,我找不到它可能的種名。稍早在網路上找到中文的「醫源世界」網站有所謂的「傷鏽雞油菌」(Cantharellus ferruginascens),其敘述如下:

子實體小。菌蓋直徑2-6cm,最初似塊狀或扁半球形,邊緣捲曲,後期近扁平,中部下凹,周邊波狀突起或上翹至瓣裂,表面似蠟質,汙黃色,奶油色至赭黃色,傷處成赭鏽色。菌肉厚,汙白色至乳黃色,氣味溫和或具有一種使人愉快的香氣。菌柄短粗,長2-4cm,粗1-2cm,往往上部粗,表面汙白黃色。菌褶延生,棱狀,分叉或交織。」(連結點這裡

這個敘述除了菌柄的粗細不符之外,完全吻合。還有,菌柄是中空的。至於尺寸,少數確可長得稍大,菌蓋與高度同達6公分。

至於棲地,醫源世界寫著「夏秋季在或高山灌叢或苔原地上散生、群生或形成蘑菇圈。」我想這個參考就好。我發現的生態環境是陽山區海拔約300公尺的林地上,它們散生、群生或聚生(本人亂用的詞彙,意謂多朵擠在一起),出菇的數量很可觀。

與Cantharellus ferruginascens非常相似的還有Cantharellus alborufescens,但後者從圖片上看不出大小,且維基百科說它「傷後會迅速變紅」。我所發現的雞油菌受到外力之後會緩慢變成鐵鏽色,並不是變紅,所以就姑且將我發現的雞油菌賜名傷鏽雞油菌(Cantharellus ferruginascens)吧。當然,如有看官指正就再說囉。

不過我後來仔細檢視圖片,發現所謂的「傷鏽」有點牽強,數十張圖片裡只有一兩張有疑似傷鏽,於是2019年夏天我決定再次查訪。老天眷佑,菇菇如期出現不說,而且數量不少。再次檢視,發現它並無傷鏽的現象,先前圖片裡的污漬應是林地上的污泥所致,而先前所謂「受到外力之後會緩慢變成鐵鏽色」是錯誤印象,因它的菌蓋與菌褶有部份會呈現污白黃色,而非外力所致。

所以,問題又回到了原點,菇菇的種名依然沒有答案。但因先前誤為傷鏽雞油菌,因此有必要再說明一下,請勿受我誤導。日後如有新發現,再來更新說明。這次特別拍了影片供菇友們檢視(見最上方影片)。                                                                                                             

 

01.JPG  

 

 

 

02  
(02. 圖一的傘下照)

 

03  
(03. 棲地照)

 

04  
(04. 圖三的傘下照,先前誤以為是受到外力而變為鐵鏽色,再次查訪發現它可能只是污泥)

 

05  
(05. 它也可能長這樣)

 

06  
(06. 上圖的傘下照)

 

07  
(07. 傘面和傘下為污白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