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走春」及「踏青」,卻無登山或泅泳。我們的民族不愛山,更不愛水,只因山與水都象徵凶險,古人入山或渡海是生活所迫,從來都不是征服或挑戰極限。

古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那純粹是文人士子的矯情詠嘆,傳統潑墨山水畫的是遠觀的山影,即便有入山之作,也是虛擬想像多於實景描繪。山有洪水猛獸,海有驚濤駭浪,我們的文化裡面沒有冒險患難的基因。

光有海上貿易不叫海洋文化,將台灣文化指為海洋文化是天大的誤會。海洋文化最典型的特徵是征服高山與汪洋的冒險活動,是為探險而探險。因為探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西洋文明的擴張主義因而揭開序幕。

先人橫渡黑水溝,不為冒險,也不為征服,僅僅是為了活命。因對大海充滿恐懼,渡海就成了生離死別。來到台灣,山裡無虎,卻有勇武的「生番」,於是索性劃為「番界」,井水不犯河水,良民不敢上山,上山者不是盗砍就是與原住民交易或訛詐的山老鼠。

1786年,瑞士籍醫生 Michel Paccard 在他的法籍嚮導 Jacques Balmat 的帶領下,成為紀錄上第一個攻上歐洲第一高峰──也是阿爾卑斯山第一高峰的白朗峰(Mont Blanc)的征服者。白朗峰標高 3817 公尺;反觀我們標高 3952 的玉山,史上第一個攻頂紀錄是幾時呢(註)?

/home/service/tmp/2008-06-27/tpchome/780461/79.jpg 
(2004年夏天的一場山洪土石流,催毀了北德拉曼入山口的步道)

慶幸我們的漢族先人缺乏征服高山的基因,雙方終能相安無事。若換成是白種人,必定引來討伐高砂民族的大規模殺戮,因為他們不能忍受上山探險,動輒遭到原住民族的襲擊;然而站在原住民的立場,領土遭人入侵,豈能不出面悍衛?

因為文化上的崇文輕武,我們歧視體能活動,甚至鄙之以「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我們成了一個文弱的民族。冒險者和運動員成為大眾偶像,是全球化浪潮下的結果。所謂的全球化,其實就是西風東漸,我們的思維、社會機能與生活風格無不來自西風。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關鍵因素:藉著科技和知識的進展,我們開始瞭解自然界,人們不再無端害怕山裡的洪水毒蛇猛獸,我們甚至想去親近牠們。

皆因西風,如今我們樂於擁抱大自然。周末的好天氣,從士林至善路一直到萬里的山區,路上有數不清的越野自行車騎士,從背後看去,你分不清他們的國籍,一切恍如在法國的鄉間。上了內湖山區,鹿堀坪古道(終點是擎天崗)蜿蜒的山路有三代同堂的親山健行,阿公阿嬤和金孫玉孫都來了,連狗狗也沒缺席。如果鴨鴨在台北,也該帶她來爬爬山,光吃處方箋減肥飼料,又貴,效果又有限。

十幾二十年前,我也不是大自然的愛好者,我不喜郊外踏青,更討厭爬山,汗流浹背又風吹日曬,多煞風景?俗云一白遮三醜,乖乖呆在冷氣房裡,出入坐空調汽車,旅行就住舒適的豪華飯店,冷氣吹多了,就花大錢買皮膚保養品,有一張吹彈可破的無瑕臉龐,才是未來幸福的保障。我流連三廳──客廳、餐廳與咖啡廳。

/home/service/tmp/2008-06-27/tpchome/780461/80.jpg 
(遇有豪雨,上水田部落通往鳥嘴山的步道就會損壞)

當春嬌碰上傑克,喔不,當東方遇見西方,我的幸福價值觀遭到徹底的摧毀。家長是健行者,每遇假日就拖著我往山裡跑。真煩,呆在家裡吹冷氣,閒來看看電影,討論文學或時事,不是很悠閒?

習慣是訓練出來,這些年被家長拖著走遍北台灣的知名步道,我倒也開始喜歡大自然。九0年代中期我們旅居吉隆坡,一回徵得大馬知名的 Boh Tea 家族的首肯,在他們的茶園散步,不知不覺,竟傻傻地冒著烈日走了五個鐘頭,翌日活生生脫了一層皮。

我們畢竟不是志在攻頂的登山客,毋寧說是山中的漫步者,這些年走過的山路多是路況良好的步道,少去挑戰地形多變的古道,更別提高海拔的健走或登頂。只有一回因採訪的需要,我獨自報名參加司馬庫斯的健行活動,為的是一睹神木群的面貌。

稍早在新竹上水田部落的山區散步,按例終點又是北德拉曼登山口的鳥嘴山。那次發現工人正在舖整北德拉曼登山口的步道,因和工人聊開了,工人不斷聳恿我們,說步道已經泰半完工,沒有完工的部份路徑也很清晰,沒有迷路之虞,又說路不太難走,直叫我們走走看。既然沒有迷路之虞,路又不太難走,我們決定一試。

/home/service/tmp/2008-06-27/tpchome/780461/81.jpg 
(健走司馬庫斯,只為一賭神木群的風貌)

上當了,工人是來自五峰鄉的泰雅族人,對他們來講,這種山路是家常便飯,當然不難走,你好膽去走走看。爬了一小時的崎嶇山路,到了一處幾乎九十度垂直 的斷崖地帶,家長的懼高症發作,無法再前行,我們只好作罷。

比起玉山攻頂,司馬庫斯和北德拉曼都不是困難的山路,而如今,玉山攻頂成了多少台灣人此生必做的一件事?

據報導,玉山終於打動歐洲高檔觀光客層,一個十六人的奧地利阿公阿嬤豪華旅行團近期來台攻玉山,開啟台灣山岳觀光的新頁(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09/11/nxsn.html)。不過,坦白講,比起歐洲的豪華登山勝地,我國山岳途中的相關旅遊設施,如旅館和餐廳都稍嫌簡陋。對這些歐洲頂級客層而言,價錢絕對不是問題,他們在乎的是行程的安排,山岳之美,與途中的待客之道,髒與亂是最大禁忌。

愛山者四處攻頂,山岳觀光是全球化的必然產物,連我這台灣歐巴桑都走過阿爾卑斯山呢。(完)

-----------------------------------------------------------------------

/home/service/tmp/2008-06-27/tpchome/780461/82.jpg 
(樂活台灣 ── 美麗的二格山古道)

註:十七世紀是歐洲海上列強擴張主義的全盛期,荷蘭身為歐陸蕞爾小國,竟能建立橫跨歐亞美非的海上霸權,為海洋文化最典型的代表。荷蘭於1624年在南台灣建立殖民基地長達三十餘年,期間竟沒有玉山登頂的相關紀錄,殊為奇怪。

根據台灣史學家戴寶村,漢族首入玉山的紀錄始於 1874 年牡丹社事件之後,沈葆楨為加強台灣防務,奏請「開山撫番」,總兵吳光亮乃領兵闢建林圮埔經過玉山下之八通關草原至璞石閣之越嶺道路。

真正的玉山探勘與攻頂則始於日本治台。根據戴文指出,日本領台之後第二年(1896)陸軍步兵中尉長野義虎在9月16日入山沿清代古道東行,並在9月28日登上玉山,此可能是日本人首登玉山的紀錄。早期縱橫台灣與東亞的人類學家鳥居龍藏與學術探險家森丑之助則在1900年4月11日登上玉山。(詳見;
http://www.arte.gov.tw/downloads/speech/901020%E6%88%B4%E5%AF%B6%E6%9D%91.doc

史上第一個玉山攻頂的紀錄竟是日本人所創下,連德國人史坦貝爾(K. Stopel)也於1898年登上玉山,想來實在汗顏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