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ever_works_05.jpg

這張海報基本上就是票房毒藥,不要不信邪,誰要花錢進電影院看糟老頭子演電影?更何況老男人有兩種,一種老了還是很帥,像史恩康納萊;一種就是老頭子。電影固然反映人生,卻也不是真正的人生,要體驗真正的人生,活著就可以,不必進電影院。

這也沒辦法,艾倫電影的本質就是這樣,他的電影向來就不是羅曼史,既不浪漫也不夢幻,相反的,他試圖描繪真實的人生,他所用的演員也就注定要長得像路人,畢竟現實人生裡的人兒,十之八九都像路人,有明星臉孔的沒幾個。當然啦,有原則就有例外,他也用過俊男美女,像2008年的〈情遇巴塞隆那〉。

然而這些年看伍迪.艾倫的電影,總是難掩失望,可是每次聽說他有新作,又會迫不及待先賭為快,誰叫他的電影自成一格,和好萊塢的商業色彩壁壘分明。可是每次看完又是感覺好壞摻半,說它不夠好,它又充滿某種另類的質感;說它嘮哩嘮叨、耳根不得清淨,那些叨叨絮絮的對白(或獨白)卻又不全然是廢話,雖然也不是巂永到哪裡去。

〈紐約遇到愛〉要告訴我們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他對信仰者──不管是愛情的信仰者或宗教的信仰者──的嘲諷。他不相信愛情的命定之說,那些所謂的「真命天子」或「真愛天女」都是鬼扯淡,愛情的際遇不過就是機率的問題;他對宗教信仰者的鞭笞更是不留情,他透過女主角的父母從保守的南方來到開放的紐約以後,一夕性解放的人生轉變來告訴觀眾,那些堅定信仰上帝的善男信女只要一直活在他們清純無染的小世界裡都沒問題,一旦人生遭到了變故,他們就會明白人生不是什麼上帝所安排,過去所信仰的那些價值無非就是純作文。

伍迪.艾倫是個旗幟鮮明的紐約客。一直以來,美國的東岸(特別是紐約)和西岸(特別是加州),代表自由開放的美國;美國的內陸,特別是南方,則一直被視為清教徒風氣盛行的保守地帶,伍迪.艾倫這次無疑是向清教徒主義宣戰了,所以故事中的女主角來自南方,她那中規中矩、虔誠信仰上帝的父母更是典型的南方人。

 whatever_works_04.jpg
(要我是片商,就拿這一張當海報)

故事的高潮就在於女主角的父母來到紐約以後的大轉折。女主角的媽碰到了一名大學教授以後,不但突然性解放,和教授的好友玩起三人行的遊戲,她的藝術才華更被大學教授發掘,從此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外型前衛,生活風格解放的新女性。

女主角的爸更扯,他來到紐約本來意圖尋求老婆原諒,想和老婆重拾舊歡,卻發現老婆早就變了一個人,落寞之餘,他在酒吧遇到一個被同性伴侶遺棄的中年男子,交談之下,他才發現原來自己也有同志傾向,難怪他過去對老婆一直提不起性趣,即使勾搭上了老婆的姐妹淘,他也發現自己不舉。說時遲那時快,女主角的老爸就出櫃了。

儘管艾倫爺爺的主題嚴肅,我也完全贊同他對教友和修行者的調侃(我也常幹這種事啊),但我必須說,這部電影的劇情安排實在太扯了一點。觀眾想必可以接受一個心智保守的中年婦人,一夕之間外型有了徹底的改變。我們也見過一些婦女,因為感情生活受了刺激,性觀念一夕解放,做為一種報復,這樣的劇情安排並不是太奇怪。但是女主角的媽憑著幾張隨手拍的照片,藝術才華就被發掘,並且一年後就在紐約開起個展,這種天方夜譚連上帝都掰不出來。

更扯的是女主角的老爸出櫃的過程。最扯的是一個來自南方的美少女,竟然會愛上一個貧窮、禿頭又跛腳的怪老子,並且堅持要嫁給他。艾倫爺爺寫了一輩子的劇本,他必然知道,劇本固然都是根據設定好的主題意識而寫,但劇情的舖排也要有一定的邏輯和說服力,尤其涉及人生態度和價值觀的重大轉折,更是必須放大處理,前因後果馬虎不得。

〈紐約遇到愛〉的故事情節,跳過人生轉決的詳細說明,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奔向結論的作法,無疑犯了劇本的大忌。並不是說這樣的人生際遇全然不可能,只能說故事的過程缺乏舖陳罷了。不要忘記,這個世界並不存在好故事或壞故事,故事的好壞之分,端在於說故事的技巧而已。

當然,眼尖的觀眾或許可以從這部電影裡面窺探到艾倫爺爺對於老少配的內心焦慮,十多年前艾倫爺爺和韓裔養女私奔一事,艾倫迷們應該記憶猶新。只是我們不知道,十多年過去,這對老少配的戀情是否還熾熱依舊。從本片故事的結局看來,也許艾倫爺爺正試圖告訴那些同樣身處老少配的老男人們,假如你的妻子某日遇上一個年輕俊美的追求者,並且因此而離開你,那也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更不是什麼世界末日,畢竟這世界上並沒什麼所謂的真命天女,人生不過就是機率和際遇的問題,面對就是,怎樣都行。

 3.5_stars.jpg  3.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