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名人自傳改編的電影興趣不大,主要是名人寫自傳的動機多為自己宣傳,某些內容的真實性往往令人存疑,如果再加上「改編」,吾人大約可以推估,真實性大約剩不到一成,其餘九成殆為虛構。因此觀賞名人自傳改編的電影,就須撤底拋開一窺名人真實生活的心態。

 

果不其然,我對吳寶春的其人其事雖然一無所知,只知他獲得法國麵包大賽的首獎,然而在劇中看到吳寶春原來是出身如此窮困的家庭,課業表現又如此不堪,劇中的男女情愛怎麼看都不可信,虛構的痕跡太明顯,完全成了本片的敗筆。

 

稍有人生經驗的觀眾應該都同意,也許是過去父權社會長期累積的遺毒,年輕女性的終極願望無非是尋找一張讓自己生活無虞的飯票,這樣的求生本能代代相傳,無形之中成了母體遺傳的基因,因此小女孩是全世界最勢利的動物,那些又窮又笨的男生,都是小女孩的眼中釘,偏偏吳寶春兩樣都中,家境窮困,功課又墊底,這樣的男生小女孩看了都礙眼,劇中竟有從小關懷他的富家女?林正盛導演太不懂女生了。

 

但小女孩的心境會隨著成長──例如社會氣氛的改變以及對方條件的增強──而有價值觀調整的可能。因此,如果是富家女長大之後與吳寶春重逢,赫然發現吳寶春雖然還是阮囊羞澀,卻已展現人生十足的企圖心,散發一種個性上的魅力,而受到吸引,這樣的劇情安排也許會比較可信。

 

致於吳寶春學藝的過程,由於關鍵當事人都在,而且那位扮演臨門一腳的陳撫洸師傅也現身說法,因此這部的劇情是比較可信的。比較令人驚訝的是,國中畢業的吳寶春連一斤十六兩都不知道,字也沒認識幾個,吳寶春竟從這麼弱勢的出發點一路追求自我突破,乃至奪得國際知名烘培大賽首獎,光是這種傳奇色彩就夠份量了。

 

可觀的還不只如此,林導不愧出身麵包師,加上想必有吳寶春幕後擔任技術顧問,這部電影讓我想起稍早才看過的《天菜大廚》。如果後者是以餐飲專業的手法描述一位餐廳主廚的摘星過程,《世界第一麥方》就是以烘焙專業的手法敘述一個麵包師的登頂之路,其專業程度《天菜大廚》毫不相讓,讓人大呼過廳。

 

但相較之下,吳寶春的登頂之路就顯得艱辛許多。看他出師擔任沙鹿麵包店的麵包師,竟然還沒弄清楚酵母和氣溫的直接關連,如果不是所拜之師處處留一手,就是過去的傳統麵包師都是糊里糊塗靠運氣在發酵麵團。現在隨隨便便買一本烘焙書,都會清清楚楚地解釋麵糰發酵的原理,我倒是開始懷疑我們小時候在鄉下吃的麵包,都是怎麼做出來的。

 

看完本片,我更加相信成功都有其導向成功的性格。吳寶春做對的第一件事,就發現自己書讀不好又不愛讀書,便毅然決定丟下學校拜師學藝去,而沒有多浪費時間在學歷的堆砌上。當然,他也因為沒讀書而吃盡苦頭,所幸他以充沛的求勝欲望克服了這些失天的弱點。

 

在演員的配置上,李國毅的表現算是中規中矩,沒太突出也沒出大差錯。扮演綠葉角色的高盟傑和黃鐙輝都有表演實力,可惜高盟傑的角色沒太多發揮,只像跑龍套的甘草人物,委屈了高盟傑的實力;反倒黃鐙輝飾演的椪柑一角,有戲又有味,特別是前半段的怨天尤人,那種充滿怨恨的眼神,真是瞥瞥到位。我看《艋舺》時,並未感覺黃鐙輝的存在,沒想到短短幾年,他的演技如此精進。當然,最有戲的當屬沙鹿麵包店的老闆許效舜,即使一個戲份不多的角色,讓他演來渾身都是戲,只能景仰加佩服。

 

劇中兩個出其不意的亮點,首先是一開場就看到導演馮凱的惡煞臉,由他來飾演吳寶春口中那位很兇的師父,倒是神來之筆。再者,吳寶春去沙鹿麵包店報到時,正巧看到被逐出門的麵包師酩酊著發豪語說:「林北要去拍電影啦!」這一幕也令人發噱,這不是在演林導自己嗎?太幽默了。

 

本片用很通俗的風格在說故事,輕鬆而不淪於沈重,其實滿好看的。如果愛情戲能夠取代以親情戲,可能會更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賽克女郎 的頭像
    馬賽克女郎

    馬賽克女郎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