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jpg 

 (一)史觀

 

在這個奉貪婪與財富為圭臬的時代,您一定要去看電影《一八九五  乙未》,您會發現除了貪婪和致富之外,這個世界上還有另一種價值──尊嚴與抵抗、勇敢與犧牲。

 

在一八九五年那場台灣歷史的大動蕩,由於客家先烈的浴血抵抗,為台灣人民在歷史上保留了最起碼的尊嚴,証明台灣人不是投降的民族。

 

這個時代最可悲的一件事,是用經濟包裝了政治,執政者「假和平真綏靖」,用無限膨脹的中國商機麻痺了人民面對強權威脅所應具備的正直與勇氣,金錢終於成了至高無上的價值,道德勇氣遭到了訕笑。

 

世人總是質疑歷史沒有正義,如果我們從辜家的顯赫和義軍領袖後人的際遇看來,確實是如此。

 

一八九五年日軍前來接收,大稻珵的鹿港籍商人辜顯榮開台北城迎接日人,從此開啟辜家四代的榮華富貴;反之,在中部山區浴血抗日的客籍義勇吳湯興、姜紹祖及徐驤的後人,為了躲避日本殖民政權可能的秋後算賬,從此隱姓埋名,低調渡日,即便隨後政權轉換,客家義勇的壯烈犧牲仍然遭到了無情的遺忘。

 

然而今天,辜家的政商王國終究開始動搖,「賣鄉求榮」並已成為辜家人終身無法洗刷的胎記;而歷史只會遭到遺忘,並不會自動消失,透過客籍前輩作家李喬的原著小說與新秀導演洪智育的取材,吳徐姜的昔日義行終究躍上電影大銀幕,這段在歷史課本數行帶過的英勇片段再度喚起人們對土地與歷史的關注,供世人喟嘆與緬懷。

 

當吳姜徐的名字再度被世人記起,歷史終究還給抵抗者正義,義軍領袖和他們的弟兄們將獲得後世永遠的尊敬與懷念。在他們面前,沒有任何一個政客敢輕慢,他們的歷史肖像更將映照後世那些賣國者的劣行。

 

 

000.jpg

(在網路上看到預告,七早八早就去買了預售票)

 

 

請注意,歷史只會遭到遺忘,並不會自動消失,那些可能的賣國者要很小心,千萬不要自以為可以欺瞞歷史的耳目。

 

請別誤會,當國家再度遭到威脅,沒有人叫你拿生命去抵抗,畢竟犧牲需要大無畏的勇氣,而我們大多數是平凡且懦弱的,因為自知缺乏勇氣,因此我們敬畏並歌頌勇者,在勇者面前,我們備感卑微。

 

然而這個時代,太多人已經預先為投降找到太多理由,其中最無人能擋的口實是金錢。如果是這樣,你們還掐著辜家的脖子不放做什麼?你們求財的愚行和你們所不齒的辜顯榮有什麼兩樣呢?你們又有什麼資格動不動批判那些接受「皇民化」的台灣人?如果接受現代文明相對先進的「日本化」是奴化,那麼接受現代化程度相對落後的「中國化」叫什麼?

 

你們以香港為榜樣,我以香港為警惕。你們歌謳金錢,我緬懷勇氣。

 

 

(二)電影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充滿詩質的悲愴作品,論電影的投資和場面,它算不上鉅作,卻絕對是佳作。

 

 
姑且不論運鏡與畫面的優美,導演的敘事手法值得一提,這也是全片最令人驚豔之處。故事的行進是採取直敘法,獨獨在吳湯興的妻子黃賢妹婚前遭到土匪劫持那一段的經過是採取倒敘法。敘事的架構就是以直敘為主體,以倒敘為穿插,因此故事是到了快到結尾時,才發現前來投靠吳湯興加入抗日行列的土匪頭林天霸,正是當初劫持黃賢妹的傢伙,而形成了一個意外的驚奇。

 

先前在網路上看到不少網友對於電影的倒敘手法感到錯亂,並以此批評導演的剪接,事實上這是天大的誤會。時空交錯、或是直敘與倒敘交叉行進,是小說非常普遍的敘事技巧,任何稍有閱讀經驗的文藝青年都不會感到陌生。網友對本片敘事手法的批評,只是反映時下觀眾普遍缺乏文學閱讀的經驗與訓練,並不減損導演敘事手法的平易。

 

在語言上,每個人物都以自己的族群母語發音,這是歷史銓釋者忠於歷史的呈現,畢竟那時候並沒有共通語。然而客語畢竟是少數族群的語言,片中演員為了忠於角色,都苦練客語,因為不夠純熟,以致聽在客裔觀眾耳中,難免有些疙瘩;不過聽在我這個不諳客語的觀眾的耳中,它顯得如此陌生又如此熟悉,它終究是這塊土地上的語言,人們也許不懂客語,卻早已熟悉它的聲腔。

 

演員的表現也尚稱整齊,吳母、姜母與林天霸等資深演員的演技不在話下,新人溫昇豪(飾吳湯興)與楊謹華(飾黃賢妹)也算稱職。個人印象最深刻的則是另一位新人張書豪(飾姜紹祖),他一出場就渾身初生之犢的少年輕狂,他在獄中服毒就義那一幕更是令人動容。

 

 2008/11/25去東南亞看《一八九五 乙未》

(難得老公陪我去看電影,阿姐擦胭脂抹口紅,像要幫電影站台)

 

 

攝影師的運鏡尤具匠心,有幾幕客家大厝的畫面結構十分漂亮。我雖未曾拜訪過劇中的客家宅院,但是從畫面看來,這些古昔的建築似屬二進院的結構,劇中有幾幕畫面是從院外看入院內,而顯出建築本身的層次感,優美之至。特別是劇末吳湯興一行戰死於八卦山後,吳母佇立於院中仰頭看天的蒼茫與孤寂,相信這一個經典畫面將會永存人心。

 

另外,義勇軍作別前來送糧的女眷,一行義無反顧緩緩而去的背影,在林間光影的掩映下,淒美無比。

 

歷史是一碗雜菜湯,面向龐雜,無法一一細說,故歷史的陳述向有「巨視法」與「微視法」。歷史課本陳述歷史的方法向來採取巨視法,只講主要事件和影響歷史走向的大事紀;文學或藝術的敘述者多採微視法,從龐雜而無法一一細訴的大歷史之中擷取一個角度和面向來加以訴說。

 

這部電影也採取微視法,從乙未割台的複雜面向當中擷取客家義勇抗日的切面,以大歷史為背景,聚焦於客家義勇的家國掙扎,裡面除了家園情,還有親情及兒女情。簡單的說,以「男情女義」做為破題,十分貼切。

 

過去的歷史陳述最令人訴病之處,在於歷史當中只有男人,而無女人。戰爭固然是男人在打,卻也是女人的事。不管任何時代的代何一場戰爭,戰場上的男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他們是人子,也同時是人夫和人父,他們的家中可能都有母親、妻子與兒女。吳湯興就是其中的一位,而年僅十九歲的姜紹祖也有一個待產的妻子。

 

男人上戰場打仗,女人就消失了嗎?不,戰場上的男人在殺敵,同時也懸念家中的平安;婦女在後方持家並教養後代,她們是前線戰士的精神支柱,也是他們最大的牽掛。

 

赤壁及投名狀那樣的電影,是以男人的視角講述男人的故事,對女人幾乎沒有著墨,因此這兩部電影如果沒有直接處理戰爭的場面,也就什麼都沒有。「一八九五」則不,家中女人在本片的角色與前線男人鼎足而立,因此大規模的戰爭場面似乎就不是本片的重點,而僅僅是背景。劇中幾場小規模的山中伏擊其實符合史實,格鬥的場面也都極有技巧地規避了血腥與殺戮,適合閤家觀賞。

 

有不少網友認為本片草草處理八卦山戰役是一大敗筆,我則不認為。八卦山之戰是所有抗日武力的聯合作戰,這些軍隊包括來自唐山的粵勇、新楚軍及劉永福的黑旗軍。電影本身既然沒有提到這些勢力,片尾驀然來了一場和唐山正規軍聯合作戰的場面,明顯架構不符。

 

片中比較引發爭議的部份,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塑型過於浪漫感性,不符合軍國主義體制下的軍人面目。飾演能久親王的日籍演員日比野玲的表現固然搶眼,但我們不能忘記那是日本軍國主義高張的時期,尤其中國甲午戰敗,日本軍人正彌漫著勝利者的踞傲與猖狂,不管能久親王本人多麼具有人文素養,他畢竟是軍國體系下的軍人,有一定的軍國主義特質。

 

我可以接受日本登陸接收之初無意屠殺、直到遭遇抵抗才下令「無差別掃蕩」的史觀;我也能接受醫官森鷗外在片中與軍國主義若即若離的立場。這位醫官隨後在日本文壇大放異彩,成了標榜人道主義的大文豪,以這樣的人道特質,本身卻又是軍國體系裡的一員,他的身份矛盾,在見証日本的接收及屠殺之際,幾度欲言又止,這樣的塑型是具有說服力的。獨獨能久親王在劇中的「多愁善感」有待史家的進一步公評,我相信那並不是他真正的面目。

 

 

(三)結論

 

歷史的面向龐雜,《一八九五 乙未》既然開了一個頭,決戰八卦山的呼聲已經隱隱傳來,台灣的電影產業何不乘勝追擊,以巨視的角度正面處理乙未割台的大歷史,從台灣民主國的成立及早夭、民主國總統唐景崧和副總統邱逢甲的倉皇敗逃,及至駐台正規軍與客家義勇軍聯合與日軍決戰於八卦山的始末,進而忠實刻畫這些抗日武力之間的勾心鬥角,並給予這些為台灣而死的軍人公正的歷史評價?

 

《一八九五》裡的敵人雖是日本,然而我想著的卻是中國。人類的文明不斷往前邁進,昔日曾對台灣人民進行鐵蹄鎮壓的日本軍國主義,如今已經蛻變成為一個美好的異國,它在二次戰後所成就的爾雅與雍容,如今讓台灣人民儒慕不已。不知道專制中國的文明是否也會隨著時間而昇華,有朝一日也成為一個美好的異國,好讓我們景仰與豔羨?

 

《一八九五》開啟了我們的歷史省思,只不過,這部充滿詩質的電影佳作竟然在金馬獎入圍提名之中全軍覆沒,這是令人不解的事。(全文完)

 

 

1159439952.jpg 
(這小子太帥氣了,一定要破億,讓他裸泳一下。圖片取自電影官方部落格)

 

來,跟著阿姐唸咒:

 

破億!破億!    裸泳!裸泳!

 

4_stars.jpg   4.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賽克女郎 的頭像
    馬賽克女郎

    馬賽克女郎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