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vatar_01.jpg

我看3D版〈阿凡達〉的感受,就像多年前我第一次走進內湖的好市多(Costco)巨型超市:歐買嘎,米國真偉大!難怪在自我感覺良好的中國,該國導演們看完本片馬上引發國力焦慮症,紛紛自問中國的電影工業距離〈阿凡達〉有多遠。

由於怕人潮,怕排隊,怕人擠人,怕劃到壞位子,我忍了好久,直到3D〈阿凡達〉在台放映接近尾聲,電影票很好買,位子隨便挑,我才去看了如雷貫耳的〈阿凡達〉。看過電影,我才知道為什麼〈阿凡達〉在此次奧斯卡的重要獎項都敗北。

道理很簡單,這是不同量級的對打,重量級作品和輕量級或蠅量級同台競技,勝之不武。3D〈阿凡達〉和〈危機倒數〉或〈珍愛人生〉或是〈名媛教育〉怎麼會是同一量級的作品呢?再說,以3D阿凡達在視覺藝術上的成就,以及全球票房的耀眼,它早就不需要奧斯卡的肯定了,把獎項讓給需要肯定的導演和作品,較具鼓勵潛力導演的立意。3D〈阿凡達〉的藝術地位是屬於影史的,獲不獲獎項的青睞,相對而言,就沒那麼重要了。

〈阿凡達〉的故事一如許許多多的好萊塢電影一樣,結果很好猜,基至不用猜,它根本就是公式。而且它的主題意識政治正確得不得了:珍視不同種族生存的尊嚴、尊重不同文明的文化和價值;以談判和對話取代對抗;除了反對種族歧視,也反對性別歧視,擺脫性別刻板印象,因此劇中的納美公主是個智勇雙全的女戰士,絕非楚楚可憐的弱女子。

政治正確的毛病就是將複雜萬端的國際政治、甚至種族問題甚或性別立場過度簡化,而形成另外一種刻板印象:強勢者一定是壞人,弱勢者一定是好人;白人一定是壞人,黑人或有色種族一定是好人;男女發生緊張關係時,男性一定是欺凌者,女性一定是沙文主義的受害者。稍有國際政治或人生經驗的觀眾,一定都知道人間世事沒這麼簡單,是非也沒這麼單純。

 avatar_03.jpg
(納美公主是驍勇女戰士)

但是電影嘛,故事編得太世故深刻,觀眾未必消化得了,乾脆就採取大眾通俗劇的萬年法則:黑白分明的善惡兩極觀。不過〈阿凡達〉的主要成就不在劇本,論透視人生的功力,〈型男飛行日誌〉比它深燧世故多了。

因此,在劇中,智慧發展較高等、並以美國人為代表的人類,就成了潘朵拉星的掠奪者,他們並沒有記取毀滅地球的教訓,反而帶著毀滅地球的邪惡心態前來欺凌文明發展較落後的納美人。這是西方民主國家非常典型的左派立場,不但政治正確,而且愛地球、愛動物、愛異族文化,愛到不准別人不夠愛,愛到不准別人有異議。

不過換個角度想,帶著自我批判的態度來說故事,總比把對方描繪成無知野蠻人的心態來得高明。在幽默的世界裡,自嘲永遠比嘲諷他人來得睿智,人類罵罵自己又何妨,面對文明發展較低等的納美人,人類應該有自我批判的雅量吧?

儘管電影的主題意識充滿預設立場,故事的結局也早已預知,不過劇本在故事情節的推演也是充滿張力和可看性,故事的節奏也控制得宜,故事轉折的伏筆安排巧妙。在這部電影當中,沒有任何景物或生物都只是單純的的背景道具,它們全部都是重要的伏筆,例如片頭出現的那些奇珍異獸,後來都扮演生態大反撲的急先鋒,那才是令人叫絕。

 avatar_04.jpg
(雙腿癱瘓的前陸戰隊員蘇傑克的阿凡達最後被迫選邊站〉

3D〈阿凡達〉的驚異之處,是編導團隊對潘朵拉星的景物與生物(包括納美人)的驚奇想像,並巧妙利用很成熟的3D技術,造就一場奇幻詭麗的視覺宴饗,光是欣賞潘朵拉星的奇幻美景,劇中的動態場面更是把3D特效發揮到淋漓盡致,片中的最高潮無異是納美人迎戰地球人的戰鬥場面,納美戰士騎乘靈鳥在空中大戰人類的戰鬥機精彩絕倫,看得觀眾時不時要左閃右躲,深怕被流彈打中。那真是新鮮又新奇的觀影經驗。

不過〈阿凡達〉卓越的視覺宴饗不能全然歸功於3D特效,毋寧是本片配合劇情與科幻的整體性藝術構想。沒有科技的幫忙,人類豐富的藝術想像力不可能達成如此令人驚奇的效果。而3D科技能不能有效加分,還要搭配劇情的內容及足夠動態的畫面,例如本次觀賞〈阿凡達〉,開演之前的預告片正是另一部3D動畫片〈馴龍高手〉,而預告片給人的印象,除了有視覺上的立體效果以外,看起來平凡無奇,感覺上3D特效並沒有為它加分太多,看2D版應該也不會差太多。

總結而言,這是一次在科技上及藝術構想上,非常新奇的觀影經驗,令人目不睱給,它化解了科技特效將摧毀電影作為「表演藝術」的憂慮。實際上,真人演員在本片裡面依然扮演不可或缺、甚至領導性的角色,「表演」仍然是本片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只是巧妙利用科技特效為它生色而已。

〈阿凡達〉是劃時代的世紀鉅作,得不得奧斯卡的肯定,一點都無損於它的成就,我起立為3D版〈阿凡達〉喝采!

 

 5_stars.jpg   5

本文劇照取自「開眼電影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