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導演葉天倫所說的,我們都被騙了,電影《大稻埕》並不是什麼賀歲片。依我看,它是一首台灣歷史的交響詩,一部時空對照的歷史悲喜劇,一部以商業片為包裝的文青片。它的題材的重量和探討的縱深,都與賀歲片無關,它只是試圖以賀歲片的娛樂方式將觀眾拐進電影院,邀請大家一起來思考台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或者說,以發行商對電影成績的看好度和算計而言,新年檔期才能讓這部電影發揮最大的邊際效應,讓最大多數的觀眾得以在這一段休閒假期裡共同觀賞這部片,順便哭一哭,笑一笑。
知識份子為什麼喜歡談論歷史?因為讀書人藉著談史來抒發自己的歷史懷想,至於歷史的真相是什麼?事件主人翁的思想狀態如何?那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抒發者對這個歷史時空(或事件)的看法。知識份子藉著抒發歷史懷想,試圖建立一種歷史見解,或說是史觀,更多時候則是撫昔勉今。
如果不是,那麼《大稻埕》為什麼要以日本時代的民眾抗爭為題材?台灣人身為二等公民,日本巡警對待台人不公不義的史實已成過往,日本對台灣的主權獨立己經不再是威脅;相反的,今天的日本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一個美好的異國。很明顯的,導演在抒發一種歷史見解,試圖以古勉今,日子再是苦悶,台灣人的歷史情境再是孤立,並不會有人來解救我們,唯有奮鬥,唯有自救,台灣人不應妄自菲薄,團結力量大,拚就對了。
依我看,在《大稻埕》裡面,日本是一個欺壓台灣人的象徵,蔣渭水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也是對抗欺壓的象徵。把這些拿到今天的歷史情境來觀照,人們應該會有更多的省思與感觸,當今是誰在欺壓我們?又為何要挺身抗爭?如果不是試將貫穿古今,那又為什麼要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因為抒發者試圖從過去的歷史擷取智慧和教訓,以為今日的苦悶困局尋找出路。
被片商騙了也好,這樣反而充滿驚喜,因為原先沒有預期到是這種題材。而商業片就有一個好處,可以不必在故事的細節上講究嚴謹,橫豎時空穿越本身已是唬爛,歷史的細節更是可以天馬行空,例如日本皇太子訪台,在總督官邸宴客,阿蕊這大稻埕的紅牌藝旦憑什麼可以挽著皇太子和蔣渭水的肩膀說:「來來來,來看我表演的歌曲。」這是科幻的情節嘛。
自從台片復甦以來,美術設計儼然已是所有企圖心強烈的導演必爭之點,因為美術設計呈現出一種直觀的視覺效果,也許一般觀眾說不出所以然,但整個畫面就是賞心悅目。本片以台灣先驅畫家郭雪湖的畫作「南街殷賑」做為整部電影的美學基調,全片彌漫著繽紛華麗的色彩,美不勝收,原來台灣這麼強大的美學設計群並非石頭縫裡蹦出來,而是有無數像郭雪湖這樣的先驅畫家打下的根基。
本片老中青三代演員的演技難得如此整齊,主要人物的選角也充滿驚喜,最亮眼的當屬飾演藝旦阿蕊的簡嫚書,才納悶導演哪裡找來這一位絕色美人兒,造型一派古典小家碧玉的風華,看了背景資料,才知道是導演北藝大的學妹。飾演林家少東的李易也一派留日時代青年的英姿煥發,演技同樣不俗。另如飾演朱教授的豬哥亮,化身蔣渭水的李李仁,飾演滿人女子、隻身漂泊到台灣的隋棠、穿梭時空的宥勝,飾演日本臭狗仔的葛西建二,和林家主人楊烈,甚至市井流氓吳明奉,和兩個小胖子諧星,統統都好,只不過壞人不夠壞。
當然,本片也不一定非要用那麼憂國憂家的心情去解讀,縮小格局來看,生長在富足時代的年輕人終日沈溺在手機的虛幻世界裡,對未來感到茫然,找不到奮鬥的目標,於是乎,導演就將這樣的年輕人送到他心目中的黃金年代──1920s的大稻埕,讓他去見證那個蔣渭水挺身抗爭、風起雲湧的大時代,讓年輕人從中體悟生命的意涵。
其實,每一個時代的當下,都是風起雲湧的年代,只是我們身處其中,而未曾察覺。一百年後的後人會如何記載我們?相信他們所記載的,除了我們此刻的辛苦營生以外,同時也包括我們努力地抵抗另一個國家對我們的壓迫,以及在對抗壓迫時產生的分裂。日本時代,有內外交迫的抗爭派,也有飛黃騰達耀武揚威的親日派。看看今天,不也一樣?只不過親日派換成了親中派。
作家導演九把刀喊「破三億」,我認為要「破那一年」才有天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