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本人是不專業賞菇者,並無真菌的專業鑑識能力,文中的真菌學名純屬亂猜,切勿做為食用依據。

本部落格內容版權所有,未獲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由於分類的關係,我的手作料理分散於「野菇特寫」、「野菜好滋味」與「廚房手作」等三個單元裡。

目前分類:歐洲片 (6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movie  

「我們政客賭的是歷史的意含,你們卻寧願押注一個瘋子!」這是劇中的義大利反對黨黨魁劇終時對他的特別助理說的話,不但為全片做了完美的總結,也道出濁世之下,人們不惜將治世的希望押注在瘋子身上的集體潛意識。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的餘燼  

要探討宗教信仰對社會集體及個人生活的支配與影響,很容易流於乾澀的抽象討論,因為它本身就是個很形而上的課題。光是要寫一本論文,就可以寫上洋洋灑灑的數百頁,更何況要用一部兩小時上下的電影來探討這個課題。在篇幅極端有限的情況下,既要把議題表現得深刻入骨,劇情又不能淪於乾澀,讓人一看就是先有立場再來編故事,可以想見這個劇本有多難寫。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lue  

正當多元成家方案正在我國引起各界喧嘩,本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的法語作品《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La vie d'Adèle, 2013)來得真是時候。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內      

法語片《馬內的謬思》(Berthe Morisot, 2012)對美術史的研究者意義重大,這部敘述法國印象派畫家莫莉索與前印象派大師馬內不倫戀曲的電影,讓世人一窺這段愛情在兩人藝術創作風格所起的微妙化學變化,也讓圈外人驚見藝文界原來也如此擅搞小圈圈,而主流人士對非主流的排擠與輕蔑,原來是古今台外皆然,說穿了,還是名與利的爭奪,以及既得利益的攻堅與保衛。(上圖是馬內的畫作「陽台」,左前方的女孩正是莫莉索)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彈指      

法國片《愛在彈指間》(Populaire, 2012)是一部關於笨秘書一旦發揮所長,出國比賽也會得冠軍的輕喜劇。據稱導演是在一部紀錄片裡面看到盛行於二次戰後的打字比賽,而啟發創作靈感,於是為這個資質不高卻認真敬業的小秘書織造了這則藉著苦練而美夢成真的勵志愛情故事,真是應了前人所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俗諺。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烈愛    

愛情發生的過程驚心動魄,特別是當它必須穿越階級與文化水平的落差時,雙方的又愛又怕、滿心期待又猶豫踟躕,常常要等到反覆測試之後,才能確認自己的情感。比較耐人尋味的是,只要有起碼的好感,要上床打砲似乎不難,雖然它是很重要的一步,要跨出那一步也需要某種勇氣;但真正困難的卻是愛情的確認,對她來說,那個確認的符號是親嘴;對他而言,是對她說出「我愛妳」。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men    

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再有異國情調的世界,以致於五個德國都會男人的愛情際遇搬到距離柏林十分遙遠的台北來演,人們不必擔心文化隔閡的問題;相反的,沒有什麼事情是身為亞洲人的我們所無法理解,不但如此,對於片中的許多情節,我們還不時發出會心的大笑。看到最後,我們會發現,當今文化之間主要的隔閡,就是語言而已。難怪都會男女談情說愛的電影最能征服各國紅男綠女,因為找愛的男女無不意圖在電影裡面透過他人的遭遇尋找共鳴。(電影海報取自開眼電影網)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x_flfr5181719101 

是什麼讓愛情褪色?是什麼讓曾經相愛的兩顆心不再熾熱?是時間與那些非關愛情的因素。當一對結緣十五年的夫妻面臨婚姻破碎的困境,法國電影《回到初相遇》(La Vie d’un Autre,2012)所開出的處方,是訴諸兩人當初相遇那一刻的天旋地轉。 (海報圖片取自開眼電影網)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逆轉  

看完法國喜劇片《逆轉人生》(Intouchables, 2011)的幾天後,法國發生了兇殘的種族屠殺案,一名法籍北非裔的極端教派穆斯林青年槍殺了四名法國士兵,其中有三名是北非裔,一名是非洲裔;他隨後又進入猶太學校槍殺了一名教師和三名學童,慘案傳來,震驚歐洲社會。如果影友們留心觀察這些年的歐洲電影,應該會發現,歐洲的電影不管嚴肅題材或喜劇,都或多或少帶進種族議題,並對種族和諧抱持期許,因為它們的社會都共同面臨移民所帶來的的種族與文化衝突。而此刻正如火如荼展開的法國大選,移民問題正是左派的歐龍與右派的沙可吉、以及被視為極右派的樂奔女士三人交手的重大課題。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藝術家.jpg    

法國出品的黑白默片《大藝術家》(The Artist, 2011)只有四個字可以形容:迷人之至。這部作品據稱成本極小,卻異軍突起,不但橫掃各個國際影展,在法國以及美國的票房也一路長紅,可謂叫好又叫座。所謂時也運也命也,誰會想到早就被時代所淘汰的黑白默片,竟能在充斥聲光刺激的當代影壇掀起波瀾呢?某種面向而言,這也是某些觀眾對現代電影動輒訴諸感官刺激的反動吧?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incent.jpg     

最近流連野外,而怠慢了不少好電影,沒能將德國電影《文生去看海》(Vincent wants to sea, 2010)在金馬影展期間及時推薦給台灣觀眾,真是良心不安。希望本片還有上院線的機會,以讓向隅的觀眾還有機會觀賞這部兼具藝術性與普羅性的佳作。 (3月30日要上台北院線囉)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Escort.jpg  

觀賞搞笑喜劇,真的不能太有現實感,否則一定會為劇中脫離現實與人性的劇情所苦惱。不過正因人生苦澀,太接近真實的作品往往讓人笑不出來,因而脫離現實也就成了搞笑喜劇的必然;再說,有一類觀眾進電影院本來就是想暫時逃避現實,畢竟現實太沉重了,時時把人生的真實扛在肩頭,那真是一刻鐘也活不下去。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over_01.jpg  

久久久久,終於又看到一部充滿力量和縱深的電影──《丈夫的情人》(Cirkus Columbia, 2010)。這是我最鍾情的電影片型──大時代裡的小情小愛,禁忌愛情又處處受動盪時代的牽引,而交織出一部充滿張力的作品。這部電影來自我們熟悉又陌生的波士尼亞與赫茲高維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我們熟悉它的名字,因為整個1990s的國際新聞版面被都波士尼亞的種族戰爭所攻佔,但實際上我們對這個遙遠的東歐小國卻是一無所知。這部電影具體而微勾勒出這個東歐國家的歷史、種族與政治情境。觀電影而能知世事,此正是也。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YSL.jpg   

我向來都不是時尚的追隨者,對時尚甚至冷感;我更不明白男人如何愛男人,但記述法國時尚大師聖羅蘭對創作的執著、以及與同性愛侶皮耶.貝爾傑將近半世紀愛情的紀錄片《YSL瘋狂的愛》《YVES SAINT LAURENTL’Amour Fou, 201》卻讓我深受感動。那段愛情漫長卻堅貞,兩人一路相互扶持,不但成就了聖羅蘭的時尚生涯,也完成了一段圓滿的愛情佳話。可惜,即便是白頭偕老,也會有人先走,而留下另一方的孤獨與悲傷。拍攝這支紀錄片,大概是貝爾傑對聖羅蘭最深情的回首,也是他對社會大眾最真誠的愛情告白吧。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ove.jpg  

您有沒有認真想過,如果一位身負家業和傳宗接代大任的至親,有朝一日驟然出櫃,您會有什麼反應?如果從沒想過的話,現在最好先想起來放著,因為這樣的事情隨時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邊。從前,身負如此大任的人,也許為了家庭的期許和他人的眼光而娶妻生子,為了他人的感受而犧牲自己的幸福。但現在不一樣了,性取向異於一般大眾者,也想追求自己的快樂人生,在此情形下,親人們如何看待?如何自處?並如何面對他人的眼光?也在在考驗家庭至親的開放程度和心理素質。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aw.jpg  

敘述阿爾及利亞獨立運動的《光榮時刻》(Outside The Law 2010)樹大招風,隨著它在本屆奧斯卡晉入最佳外語片五強,它也在法國本土遭到部份人士指責為「扭曲歷史事實」。遠在亞洲的絕大部份部觀眾大概都像我一樣,對阿國的獨立運動一無所知,要用史學的角度來檢視這部電影的歷史嚴謹度,恐怕是緣木求魚,我們都只能從編導團隊透過這部電影餵食我們的故事,來評論這部電影的意涵。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aven.jpg  

如果您想看一部主題偉大,電影又拍得好看,不過度藝術,又不商業、不媚俗的作品,那麼,囊括今年度金球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雙料冠軍的丹麥電影《更好的世界》(In a Better World 2010)就是了。本片被譽為丹麥版的《告白》,但《告白》是一個完美的報復計劃,故事的行進都按復仇者期望的方向前進;《更》片卻是一個不完美的復仇計劃,因為地球不但不會按著我們的願望轉,還會出現許多預想不到的狀況。換言之,《告白》是純粹的戲劇,《更》片才是真實的人生。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anine.jpg  

希臘電影《非普通教慾》(Canine 2009)是一部很難令人喜歡,卻又無法漠視它的藝術價值的作品。它難以令人喜歡,是因為題材直指扭曲變態下的人性,它的藝術成就是淺顯而成功地隱喻了極權主義的本質。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友們,一年一度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又要登台了,它將於四月二十二日(周五)正式與台灣的觀眾見面。知道是哪一部嗎?對了,就是被譽為丹麥版《告白》的丹麥電影《更好的世界》(In a Better World 2010)。本片將於四月十八日(周一)晚間九點在國賓長春舉行特映,片商委託我送出六張票給影友。這次決定大方一點,每位獲票的影友將有兩張票。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hommes.jpg    

法國凱撒獎的最佳影片是我每年翹首企望的片單之一,理由是,它有藝術片的美學堅持,又顧及觀影大眾的品味,卻又不過度向商業電影傾斜。深奧艱澀向來不是它的風格,卻也不從眾媚俗,出線的作品可謂雅俗共賞,今年的凱撒獎最佳影片《人神之間》(Of Gods and Men 2010)也不例外。如今,它將於四月十五日登台與影友見面了。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