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已經變成一份赤裸裸的「中國台商報」了。從前我們業內流傳一句話,說在政治立場上,聯合報是「真小人」,中國時報是「偽君子」,意思是說,聯合報向來旗幟鮮明地親中擁藍,中國時報雖是本質上的泛藍報紙,卻仍會留下幾名泛綠的活口,表面上故作中立一下。不過自從旺旺集團接手以後,看樣子該報連偽裝一下都不屑了。
不談該報的路線和報導內容,就從一個最基本的專業訓練談起好了。相信大傳系畢業的學生,或者第一天進報紙實習的記者,你的師長教導你的第一個守則是:「不可以扭曲受訪者的談話。」也就是說,記者不僅不可以扭曲受訪者談話的意思,也不可以改變受訪者所用的詞彙。
可是自從馬政府上台,所有親藍媒體的報導口徑全面配合馬政府的用語,為了宣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也就是所謂的「一個中國」原則,任何指稱中國的用語,一夕之間都變成了「大陸」,客氣一點的就用「中國大陸」。
這與泛綠陣營所使用的詞彙有所不同,泛綠陣營既然堅持台灣的主體性,主張一邊一國,中國當然就是中國,台灣就是台灣,並沒有誰屬於誰的問題,當然不會刻意在詞彙的使用上牽扯不清,中國與台灣,言簡意賅。
關於「中國」與「大陸」這兩個詞彙在政治上的不同意涵,就無庸再解釋了。
今早一上網,就看到中國時報報導前副總統呂秀蓮在評論前總統李登輝關於中國的談話,說真的,我一看到首頁的導言,指稱李登輝評論「大陸是台灣的朋友」,我也很生氣,也認為阿輝伯頭殼壞去了,可是點進內容一看,我立刻發現了這則報導有專業上的重大混淆:阿輝伯是使用「中國」或「大陸」或「中國大陸」呢?從報導上看來,三個詞彙都有,這到底是阿輝伯的原始用語呢?或是記者(或該報)自已的加工呢?我將該則報導從頭看到尾,並沒有找到答案。也就是說,這則報導完全沒有意義,因為看不出阿輝伯真正的詞彙,而文字報導單純就是語言的問題,如果連詞彙都扭曲了,這則報導就是扭曲,就是誤導。
(首頁導言)
如果阿輝伯果真使用「大陸」一詞,很明顯的他是向馬政府的中國政策更靠攏了一些。
假如他使用「中國」一詞,我看不出他有任何政治上的改變?相反的,我要給他拍拍手,阿輝伯果真老而彌堅,假如能夠清楚區分你是你,我是我,為什麼你我不能做朋友呢?為什麼你我不能改善關係呢?台灣真正怕的是「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的認同混淆吧?
如果他是使用「中國大陸」,顯然他在清楚區分你我之餘,同時也保留了一些模糊的空間。
假如阿輝伯真是三個詞彙都用,報導中也應該清楚標明,這在寫作技巧上不是太困難。如果媒體人不能清楚區分這三個詞彙在政治內涵上的差別,老實講,枉為記者。
報導的目的,不僅是提供資訊,而且必須是正確的資訊。如果報紙提供的是不正確的資訊或是誤導性的資訊,那麼它就枉為傳媒,毋寧是政治宣傳工具,目的就是透過扭曲及誤導性的資訊,達到洗腦的目的。這是媒體的初衷嗎?
不過說真的,變得比較離譜的反而是呂副,她稍早說出今日的中國共產黨已經不是昔日六四時代的共產黨一語,我至今仍然錯愕不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