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三次來爬烏來山連走大桶山,三次的搭檔都是Amy,她是我的最佳山伴,也是我的登山老師,有趣的是,烏來山→大桶山是我們共同的最愛之一。前兩次來已經是去年的事,一直都想再擇期一遊,喬啊喬,喬到了今天(六月二十四日)。第一次來是跟千慧登山社,第二次是Amy、李先生和我;這一次只有兩個陽光歐巴桑。 (上圖為大桶山的酒色條孢牛肝菌)
這條路徑有兩種走法,一是從大桶山上來,由於一路都是枕木步道,非常好爬,但要爬昇約900公尺,還是會爬得氣喘喘,只不過從烏來山下去,是急陡而下,要十分小心。
另一種走法是從烏來山上來,沿路急陡而上,經常要手腳並用。接近烏來山前峰還有一個垂直岩壁,必須拉繩攀岩,我稱它為「烏來石」,爬起來刺激又過癮。過了烏來山前峰,幾乎就沒什麼太挑戰的山勢,到了大桶山幾乎可以抱著散步的心情下山,愜意極了,是很夢幻的走法。
這次來烏來山,最大的驚喜(事後證明是空歡喜)就是發現滿地偽雞油菌,我一看它冒出地面,就對Amy說:「先不要動,讓我好好拍完照片,再告訴妳這是什麼。」我一直拍一直拍,Amy忍悛不住,頻頻探問:「先透露一下這是什麼嘛?」我說好吧,告訴妳,這就是雞油菌,我們撞到寶了。
Amy反而有點疑惑說:「可是我看妳網誌上的照片比較大,這些菇菇小了些。」我說,雞油菌本來就不大,何況地上也有幾朵大型的。我說:「沒錯,我幾乎篤定它就是雞油菌。」
高高興興採集了一些,又繼續往前走,沿路又發現幾許不知名的菇菇,但這些不是我們的目標,拍照留念就好,又沒想當真菌學家,不必認識那麼多,認識幾種好吃的菇菇就夠本了,更何況今天採到一小袋雞油菌,已經可以列入今年的十全武功。
我們尋菇又拍照,走走停停,我的速度又慢,Amy得經常停步等我,以致這條號稱B16K的路徑,下到大桶山的登山口,足足走了9小時。不過這種不趕時間的走法愜意又自在,兩個陽光歐巴桑又在烏來山前峰悠閒休憩,細細料理我們的午餐。前峰有一塊小有視野的空地,供兩個歐巴桑落腳足足有餘,那裡除了兇惡的大黑蚊多了些,黑色大鳳蝶成群飛舞,山風徐徐吹來,站在山邊俯看山景,心情的悠哉難以言喻。
從烏來山到大桶山的路徑,秋天有數不完的紅菇,這個時節有數不完的鵝膏,都已經菜市到不想拍照。Amy常說,菇菇多的山區,螞蝗就多,這句話是否適用別的山區我不知道,但在這裡絕對不假。由於Amy沿途帶路,螞蝗幾乎被她清光了,光是在身上就抓下8隻,我只清到2隻,所幸都沒遭到攻擊。
這趟尋菇之旅很悠哉,雖然走了9小時(連忠治產道,超過9.5小時),含來回交通,出門到回家總共12小時,一天的光陰就在漫妙的山行裡消磨掉了。
當然,一回到家就趕緊向家長炫耀今天的收穫,誰知道家長一看說:「這哪是雞油菌?第一、雞油菌較大,菌肉較肥厚;二、此菌無菌褶,哪是啊?」耶?我怎麼沒注意?虧我在法國採過不少雞油菌哩。家長不愧出身採菇世家,雖然認識的菇菇沒有我多,在雞油菌方面確實厲害。
好吧,人不能太貪心,這趟烏來山連走大桶山已經夠開心,如果再採到雞油菌,那就太沒天理了,大家會開始抗議上帝的偏心。沒關係,山永遠都在,山在菇就在,下次再來試試手氣。
這次沒拍山景和林相,前兩趟的遊記請見:初訪烏來山連走大桶山(上)、初訪烏來山連走大桶山(下)、二訪烏來山連走大桶山
(02. 一入山就看到老熟的硫磺菌)
(03. 林間遙望山下的南勢溪)
(04. 偷拍Amy爬山的英姿)
(05. 果凍菇)
(06. 地上的偽雞油菌)
(07. 鵝膏?)
(08. 金黃喇叭菌)
(09. 鵝膏)
(10. 齒菌。抱歉,我的施轉螢幕拍不到傘下,只好摘起來驗明正身)
(11. 螞蝗一隻)
(12. 朱紅紛褶菌)
(13. Amy竟然單手拉繩,輕鬆爬上烏來石。第一次來,是千慧的謝老師拉我上來,第二次是Amy拉我上去,這次可是我雙手拉繩自己爬上去的啦)
(14. 在烏來山前峰和那一袋偽雞油菌合照,為的是要證明這些「雞油菌」確實是在台灣所採,可不是法國進口,哪知一整個貢菇!)
(15. 決定在烏來山前峰午休,先來兩杯掛耳研磨咖啡再說)
(16. 今日菜單:飯前咖啡 + 香菇青菜蛋花湯 + home-made肉粽,當然是我包的囉。那包偽雞油菌也差點下鍋了哩)
(17. 今日廚娘Amy)
(18. 健康營養又美味的蛋花湯,加幾隻螞蝗不知味道如何?)
(19. 合理懷疑是淡澄紅乳菇)
(20. 花花)
(21. 稜線上竟然可以遠眺翡翠水庫,咦?前兩次來怎麼沒發現?)
(22. 格紋鵝膏)
(23. 蟻巢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