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梅雨季節,森林特別潮濕,位於坪林的胡桶古道(又稱湖桶古道)明明是一條康莊大道,吸血的螞蝗卻無所不在,而且類型眾多,除了傳統的黑螞蝗,還有彩色螞蝗及小螞蝗,令人開了眼界,幸好做了充分的防護,沒讓得逞。腳部防護要點是把褲管塞進長筒襪子,使螞蝗找不到空隙;除此之外就是儘量不碰觸草木,休息時背包不要直接放地上或掛在樹上,以免螞蝗順勢摸上包包,再從包包鑽進腰部。(乾元宮山路上之黃裙竹蓀三連發,此時為 08:51)
此次隨週週來爬山的陳岳(人稱老爹)前來胡桶古道一遊,聽他介紹植物和古道佚聞,煞是有趣。老爹對野外可食植物和民俗植物頗有涉獵,前一次隨他來五寮尖(遊記點這裡),我就注意到他的這項專長。記得當時他順手摘下頭上鮮紅的島榕隱花果給大家嘗鮮,那軟糖似的口感和微甜的滋味在眾人筋疲力倦又飢渴交迫之餘,真是可口之至。此番行程結束後,他又在山徑上隨手採摘了一些咸豐草和鳥巢蕨(山蘇)嫩葉,以加入麵湯,真是野趣橫生。
今天的大景是乾元宮山路邊上的黃裙竹蓀,為此還丟下眾人,向老爹請假十分鐘,從乾元宮掉頭回去拍菇菇,胡桶古道上倒是沒什麼大發現,只有幾株零星的地生蘭。不過胡桶古道之熱門,可以從路徑的寬廣看出端倪,再者,沿路上的野過貓也被摘得不剩,可見這條古道又恢復屠村前人來人往的盛況,只不過現在穿梭其中的是山友,而非旅人。
胡桶古道穿梭於濃密的森林之中,無日曬之虞,是一條美白路線。至於古道的屠村佚聞,不少山友都已發表過看法,我沒有更新的見解。反正,歷史的事實應由政府或經過認證的學術單位出面釐清,不應推卸。不過一個村落在密茂的森林之中自然消失,也是合情合理,未必一定是屠殺,畢竟森林中的生活條件太艱困,每天要和生長速度驚人的草木奮戰,蚊虻蛇類多,古人也許能長期住下,但工業社會形成之後,人們是否還有足夠的毅力在森林之中日日砍樹除草維護住家環境,也是一大疑問。話又說回來,屠村之說看來也非空穴來風,這就有待嚴謹的學術單位出面了。
從乾元宮出發抵「屠村」遺址約一小時,我們是採原路來回,又走得悠閒,耗時約三小時,中午就在乾元宮煮炊。趁大伙煮炊之時,我又向老爹告假十分鐘回頭去拍竹蓀,一如預期,盛開的青春美少女僅僅歷時三小時餘,就已枯萎老化。
單走胡桶古道對於健腳山友可能不過癮,可連走梳籹樓山或虎寮潭,下回有機會再來試試。
02. 胡桶古道入口乾元宮
03. 出發前團拍。今天的特別來賓是狗姐「饅頭」和狗弟「跳跳」,別看牠們是小型狗,可厲害得很。上回跳跳還走完全程20K的福巴越嶺喲,旅記點這裡
04. 我也要來一張
05. 登山口在乾元宮旁邊
06. 小小的集毛菌
07. 老鼠拖秤錘(普勒特草),紫色果實可食,辣辣的,吃起來像櫻桃蘿蔔
08. 像所有的古道一樣,胡桶古道地勢平坦好走,當然不是大安森林公園那種平坦啦。跳跳停腳回頭在等牠媽媽。
09. 兩小無猜
11. 這種小爬坡比起郊山的陡峭,是小菜一碟
14. 往回拍
15. 小小的上上下下,比起郊山,是小意思
17. 優雅波邊革菌
18. 這朵優雅波邊革菌的傘下躲了一隻大螞蝗,當時以為是枯枝,幸好沒有伸手意圖撥掉它,否則就會聽到我一聲慘叫
19. 哎呀,隊友滑跤了,所幸無恙
22. 太陽露臉了,森林中出現一種明滅掩映的光線,美極
23. 糖霜黏液小菇 Resinomycena saccharifera
25. 湖桶村遺址內的義民廟。老爹說這裡原是村長家,經營客棧
27. 眼尖的隊友發現花瓶的緣口有一隻彩色螞蝗(紅色箭頭處)
28. 遺址的空曠平台,老爹說他們以前在這裡紮營。我們從這裡原路折回
30. 人工建築的遺跡
31. 這些紀念碑和歷史解說都是民間出錢出力所建,相形之下,政府太漏氣了
32. 一株寶島羊耳蒜,回程才發現
33. 一株滿綠隱柱蘭
36. 最近常常看到陸生渦蟲
39. 極細微的小菇 Mycena spinosissima
40. 已經從身上撥掉兩隻螞蝗,回車上換裝時竟然又發現一隻小型的
41. 襪子上還有一隻大的
42. 換裝完畢,又飛奔去拍竹蓀,此時為 12:25
43. 老爹摘了一些咸豐草和鳥巢蕨嫩葉(左邊那包),準備加入湯麵
44. 老爹展廚藝,美少女一旁觀摩
45. 哇啦,今日午餐
若有不妥圖文,請同行山友不吝告知,一定刪除或修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