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是2014年發現於木柵山區的野菇,暗槓了這麼久,不知道會不會得痔瘡?不過當時不知道它是誰,隨便拍了幾張照片留影一下而已,回家認真做功課,才發現它是深受歐美菇友喜愛的可食菇。

它會叫假蜜環菌不是沒原因。原來它被分類在蜜環菌屬,原名Armillaria tabescens ,而這個屬最有名的就是蜜環菌(armillaria mellea),英美人士稱之為Honey Mushroom(蜜菌)。之所以以蜜為名,並非因為氣味或滋味,而是顏色像蜂蜜。與它同屬、外型又相似的假蜜環菌因為沒有環,所以英美人士稱之為Ringless Honey Mushroom(無環蜜菌)。

 

02  
02. 拉遠一點,讓大家看看著生環境

 

現在可好,它從蜜環菌屬Armillaria 改列為Desarmillaria屬,不知道是不是連中文學名也要順便改改。不過我覺得假蜜環菌挺好,雖然外型與蜜環菌相似,但畢竟不同屬,所以稱它為假蜜環菌以示區分也不錯。可惜我似乎未曾見過蜜環菌,日後若有發現,再更新上來讓大家比較兩者的長相。

假蜜環菌和蜜環菌都是簇生,一叢8到50朵不等,後者的菌蓋是蜂蜜般的黃棕色,假蜜環菌的顏色深一些,是淺紅棕色,直徑約4~8cm,菌蓋上有深色小絨毛,菌柄長4~15cm,年輕時是白色,隨著時間下端顏色漸深。

假蜜環菌的孢子是白色,圖一下方菌蓋上的白色粉末正是上方菌蓋掉下來的孢子。

 

03  
03. 旁邊還有一撮小叢的

 

04  

 

05  
05.近拍

假蜜環菌是一種植物病原體,樹木一旦被它寄生就難逃一死。既然是寄生於樹木,特別是果樹或觀賞樹,它當然是木生。但人們常常發現它長在地上,看似地生,但其實它是從地下的腐根長出來。在北美的出菇季節據稱是夏末秋初。很湊巧,我也是在10月發現它。我後來在5月和8月也都曾有發現,所以台灣的出菇季節應說是夏秋兩季。

有些圖鑑將假蜜環菌和蜜環菌視為毒菇,因為有一部份人對這種真菌有腸胃不耐的反應,食後會有嚴重腹瀉的症狀。對其它人而言,專家建議要徹底煮熟再食用。

它的可食部位是菌蓋,菌柄據稱稍柴,並請先小量食用,確認無不適反應,再正常食用。祝大家山行愉快,滿山菇菇放眼不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