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忘了來炫耀第二次包台南粽的成果,當然不是在巴黎包的,我對巴黎的華人區一無所知,還不知道哪裡找材料呢。這是稍早在台北嘗試的結果,凡事都是熟能生巧,第一次只是實驗之作。這一次,我給自己打八十分,希望明年可以包給全家人吃。
(瞧,正宗台南粽長這樣,偶包滴,保証沒有請人代工)
這次原本用電鍋蒸,想試試和水煮有何不同,誰知蒸粽子太費時,我蒸了兩個小時還沒熟,只好再放入大鍋裡面水煮。包粽子最令人感動的時刻,是起鍋時那股撲鼻的竹葉香,哇,那是媽媽的味道,也是鄉愁的滋味,會讓人想哭。
(左上是炒過的餡料,下為切半的鹹鴨蛋仁,右為拌了花生的糯米)
(下鍋前和下鍋後的粽子,這次就掐得很漂亮了吧?)
(掐得夠緊的粽子,形狀就是這麼美麗,哈,我實在太有才華了,只寫部落格有點可惜!)
廢話少說,來看材料和做法。以下是第一次試包的紀錄:
我是台南人,從小吃我媽咪包的粽子當然是台南粽。我一直不知道台南粽和北部粽的差別何在,只知道南部粽是水煮,北部粽是蒸的。南部粽還有一個特色:糯米需用炒料過後的醬汁拌攪或拌炒,這樣糯米才有味道。
我家祖傳的餡料如下:
料一:瘦肉切塊、紅蔥頭、蝦米(沒有蝦米就用泡過的魷魚)、泡過的香菇 + 五香粉 + 醬油炒過。各種材料都是酙量,愛吃的就多放,不愛吃的就少放。 (備註:我有一個親戚家用肥豬肉,他們說包肥豬肉的粽子才有油香味。可見大家口味不同,選材也就不同,請酌情啦,不要拘泥於食譜)
料二:鹹蛋黃切半,每顆粽子要用半顆鹹蛋仁
料三:新鮮花生,酙量,事先要泡八個小時以上,頂好是泡過再水煮過,以確定軟了。
炒過的餡料撈起來以後,醬汁不要倒掉,將糯米倒進炒鍋稍微拌炒,再倒進泡過的花生拌勺。再來就可以包粽子了。
粽子包好以後,大鍋裝水滾開,放進粽子,水要蓋過粽子,中火煮45分鐘到一小時,視粽子的份量而定。這樣就大功告成了。
粽子放進冰箱時,一定要密封,糯米才不會變乾,要吃再拿出來蒸一下,就會和新鮮的一樣好吃。
(第一次試包時的餡料,那次懶得切鹹鴨蛋仁,只好本錢粗一點,用整顆)
(第一次包粽子,不會掐形狀,前面幾顆的形狀實在漏氣)
(越掐越有心得,越來越像粽子,可惜還是小小顆的,技術不純良,不敢包大顆,怕糯米跑出來)
(台南粽的內容,第一次就有模有樣,不錯吃啦,如果我媽咪的粽子是一百分,我第一次的成績應該有六十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