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煩網友讀完這篇文章之後,得便在回覆欄留言答覆如下問題:A- 您小時候家中的早餐是什麼?(1)土司夾蛋(2)飯團(3)饅頭豆漿(4)燒餅油條(5)稀飯醬菜(6)其它-請詳述內容。此一項目也可複選。

 

-年齡層:(甲)19歲或以下(乙)20-29(丙)30-39(丁)40-49(戊)50-59(戌)60歲或以上

 

答覆了A與B項目時,也請告知您的族群背景,如客家、河洛、外省、原住民等。

 

我先說說我自己好了。我的族群背景是河洛,年齡層是丁,我兒時家中的早餐是(5)。我記得那時街上有一家醬菜店,不記得是媽媽或祖母,常叫我去買醬菜,每樣買五毛錢或一元,買個三、四樣就夠一家人吃。那時候的醬菜店其實叫做「豆油間」,在工業化的醬油出現之前,一般家庭的醬油幾乎都來自醬菜店。由於許多醬菜都是由醬油釀製,豆油間兼做醬菜也是理所當然。

 

醬菜店有很多水缸,裡面都是醬菜。印象中醬菜的內容繁複,如豆腐乳、鹹鹹又甜甜的大紅豆和各式甜甜的豆枝(豆枝大多染成紅色)。除了豆製品外,也有醬瓜、小黃瓜、刨柴魚、魚鬆、乾炒花生和油炒花生,還有破布子,可惜醬菜店老早就消失在我成長的記憶中,多數內容已經不記得。

 

稀飯配醬菜是我記憶中最初始的早餐,它出現在我的學齡前。燒餅出現在我童年記憶的時間也很早,是在我上小學的時代,那時上學途中有老兵在路邊賣燒餅。有時沒吃早餐,媽媽會給我五毛錢在路邊買一個燒餅吃。

 

饅頭豆漿出現在記憶裡的時間比較晚,大約是在高中或大學時代,那時孩子們都在外地讀書或就業,我母親已不再做早餐,彼時街上有人開設饅頭包子店兼賣豆漿,我家都買現成。饅頭當然是台式的「鬆軟偏甜」口味,也可以選擇包酸菜。不過我並不確定台式饅頭一直就有,或者是根據「紮實不加糖」的外省饅頭改良而來。

 

長久以來,我都不明白何以台式口味偏甜,直到最近想起兒時的醬菜,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的祖先一直都吃著甜甜的醬菜,這種口味一直傳襲至今。像紅紅的豆枝,那根本是甜食,我們卻當早餐吃。

 

在台灣,早餐的種類其實很多元,它和族群背景有關。然而在法國,姑不論亞非裔的移民,早餐的內容卻有驚人的一致性,我先前未並發現,直至這趟旅行,家長偶然告訴我,法國正統的早餐是麵包、咖啡和牛奶(有些家庭則有果汁)、奶油,以及各式果醬。

 

家長說,培根、香腸和炒蛋是英式的,法國正統的早餐並沒有這些。為了証實家長的敘述是否正確,此行我留心觀察飯店提供的早餐內函,以及親友家中的早餐,發現正確無誤,我所拜訪過的親友,無一例外,連約瑟芬家中都一樣。約瑟芬的父親卓別林是英國人,母親隖娜是美國人,但她在瑞士的法語區成長並受教育,配偶強克勞德又是世世代代的法國人,我在她家做客吃到的早餐除了很多瓶果醬以外,還多出一瓶花生醬。花生醬當然不是法國人的傳統食物,而是美國特產,我合理推想是來自隖娜的影響。

 

西餐是一個很籠統的名詞,至少英法有別,下次提到西式早餐時,請清楚區分法式和英式的不同。

 

不過這些年受外來影響,法國年輕人的早餐也越來越多元,漢堡、英式早餐、玉米片加牛奶都有,就像在台灣,咖啡日漸取代豆漿,麥當勞早餐逐漸變成都市人的必備。時代的腳步真的很快速,相信現在早餐吃稀飯配醬菜的台灣家庭已經很少了。

 

 breakfast_01.jpg

(這是 Le Crotoy 克難旅館的早餐,右邊那三個熱水瓶是咖啡、牛奶和熱水,熱水用來沖泡紅茶包,早餐喝茶顯然是英國人的影響)

 

 

 breakfast_02.jpg

(近看:奶油和各式果醬)

 

 breakfast_03.jpg

Hotel du Nord 的早餐──咖啡、果汁、優格、奶油和果醬,其實優格也是晚近才流行)

 

 breakfast_04.jpg

(家長哥哥家的早餐,果醬都是他自製)

 

 

breakfast.jpg 

(我巴黎家的早餐,左邊的無花果果醬是哥哥自製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