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曾和家長來過一趟天母古道(照片見文末),雖然山頂的平坦步道平順好走,但從起登之處到山上的平坦步道之間,是一條腳程25分鐘左右的階梯,平坦步道的盡頭又是另一段約十分鐘的石階,全程石階總數有1,400個以上,感覺老是在爬階梯,非常沒意思,因此我和家長再也沒來過。最近是因交通便利的新店和美山步道和信義區的象山親山步道都已去過N回,找來找去,就天母古道交通最便捷,開車上新生高架橋,接中山北路,一直開到底就是登山口。真的是開到底,中山北路開到盡頭就會撞到山,那裡就是中山北路七段232巷的登山口。
好吧,其它步道都得搭捷運再接公車,下車之後又得在太陽下步行一段才到登山口,山上又不一定有遮蔭,光是想到就已經中暑。天母古道是交通便利性較佳的選擇,整條步道都有遮蔭,全程不會曬到太陽,就再給它一次機會吧。另外,由於是熱門步道,非假日也是人來人往,獨行婦女較無安全上的風險。
天母古道山區的海拔不高,為120~300公尺,屬於低海拔,稍早天氣乾燥,加上是熱門步道,我並不預期它在野菇方面有太大的驚喜。事實上也是如此,最近一場大雷雨之後,我又特意來走了一回,發現除了一些木棲硬菇,不見土棲軟菇的蹤影。只不過意外發現天母古道有三多:水管多,龍眼樹多,長尾南蜥也多,難怪叫水管路,再多安幾條水管,就可以成立水管博物館了。
(一起登,就是左右兩條水管,加上牆壁上那兩條)
(幫中水管來個特寫)
(小水管特寫)
(大水管特寫)
(這不是水管,是恐怖蟲蟲,好嚇人)
(路旁有一大叢青苧麻,是做草仔粿的材料,只不過被蟲蟲啃得很慘)
(青苧麻的葉背)
(此刻正是龍眼的季節,龍眼都垂到地上來了,但還沒成熟,未見路人採摘)
(這張照片不知道是怎麼拍成的,竟然有旋轉的效果,懂攝影的朋友說,是幌到了啦!圖中男子是路人)
(木耳是台北郊山步道的標準配備,不稀奇)
(阿彌陀佛,階梯爬完了,往左轉就是平坦的遮蔭步道)
(平坦步道)
(樹幹上的不明真菌)
(枯木樁長滿了雲芝)
(天母古道超多這種可愛小恐龍,這是天母一號)
(小心潑猴)
(不干擾、不接觸、不餵食,老師在教,到底有沒有在聽?)
(黑漆假芝,青嫩狀)
(這是天母二號)
(步道邊清澈的圳溝)
(又是木耳)
(疑是片狀波邊革菌,可惜比遠流圖鑑的體型描述小了一號)
(同上)
(有趣的炭角菌)
(這是天母三號)
(雲芝?)
(歐買嘎,往上又有一段爬坡)
(水管路步道的盡頭,右轉去文大,左轉去紗帽山)
(循前路往回走吧)
(打印台旁邊的路徑連接產業道路下山,可以少走一半的階梯,步道景觀更美)
(連接產業路道的下山路徑)
(眼熟的略薄多孔菌)
(2004年到此一遊)
(老公也拍照留念)
(當時的猴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