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ed67b3eb2b7  

我們讀一本書,或者觀賞一部電影,只要找到我們所要尋找的元素,這部作品就算成功了。我因為在電影〈淚王子〉裡面找到了童年熟悉的記憶,特別是喝牛奶一節,以及那個大時代的縮影,我因此喜歡這部電影。 

上網看了電影〈淚王子〉的各式影評,才發現我可能是極少數讚揚這部電影的論者。觀眾的負評大抵是對導演敘事手法的不認同,尤其電影對故事採取不確定的觀點,最是令觀眾氣煞。 

對我而言,不確定觀點的敘事手法,一點都不是問題。傳統的劇戲和文學向來採取全知觀點,就算不是全知觀點,作者多半站在某一個劇中人的視角,以肯定的態度對這個故事做出詮釋和敘述。因此,事情的來龍去脈和事件的真相,都是清楚的肯定句。 

如果是採取傳統的敘事觀點,劇情就會告訴你:丁克強就是全劇的壞人,就是他告發了孫漢生,以便霸佔孫妻,就算他不是告發者,他也對孫漢生做了不利的證詞;而孫妻雖然知道這一切,但她太過軟弱,出獄後的她,為了繼續擁有安定的生活,她忍受街坊流言,投入丁克強的懷抱。 

如果故事是這樣演,為什麼編劇和導演會知道這些?他們是全知的神嗎?當然不是,他們只是勇於選擇立場,大膽對事件做出詮釋罷了;或者說,這樣的事件呈現,只不過代表編導對事件的理解而已。而個人對事件的理解,就等同全部的真相嗎?未必。 

有一種敘事觀點認為,事件的真相是經過詮釋的,事件真正的面目不過是許多複雜的枝節交織而成,我們往往只知其一,無法綜觀所有細節,因此我們所知道的,只是片面的,未必代表事件的所有真相。 

因此,當編導試圖重建孫漢生通匪事件時,因為目前還存活著的當事人──也就是孫漢生的女兒小立和小周(據稱就是港星焦姣),當時年齡都小,親眼目睹、知道以及記得的事情都非常有限,如果劇本是由小女孩回憶往事的視角出發,那麼劇本只能試圖呈現小立和小周當時所目睹以及記得的一切,至於丁叔是不是孫家悲劇的來源?孫妻和丁克強是否早有曖昧關係?孫妻是不是丁克強告發先生的共犯?也許小立和小周心理懷疑著,街坊鄰居也流言紛紛,卻沒有證據,也沒人知道,除非他們撤查所有關係她們父親當年的檔案,檔案也詳細記載孫漢生入罪的來去,否則到底是誰告發他?丁克強和孫妻又扮演什麼角色?也就成了永遠不可解的謎。 

電影就是採取這種片面又不確定的敘事觀點,呈現當事人所知道的、其實非常有限的事實,並將她們的懷疑訴諸觀眾,讓觀眾根據這些蛛絲馬跡來判斷丁叔和孫妻的角色。丁叔和孫妻到底是怎樣的人?也許編導和小立及小周也不敢斷言。 

如果導演因此而被罵,也很正常。電影是大眾藝術,導演理應試圖努力與大眾溝通,而不是努力和大眾製造距離。理論上電影是用來說一個故事,如果導演說故事的同時,又說他也不知道,要讓觀眾自己去推敲,觀眾當然要生氣。但平心而論,導演在片中使用的不確定觀點,其實技巧平易,也不艱澀,觀眾大喊看不懂,只是不習慣這種不確定的敘事觀點而已。

 

〈淚王子〉影評在這裡:http://lindyeh.pixnet.net/blog/post/2601308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