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留意觀察,會發現即使是在大都市,也會在社區牆角或公園的矮樹叢發現雞香藤(俗稱雞屎藤)的蹤跡。但我從來沒見過它們開出美麗奪目的花朵,因為只要它們稍大了一點,引起了路人或園丁的注意,就會立刻被剷除。因此,在都市裡,它們幾乎沒有長大的機會,主要的原因之一,恐怕是現代人有眼不識泰山,不但不認識它,更不知道它在農業社會時代的豐功偉業。
(矮灌木叢也常見它的蹤影)
前文說過,它有救荒解飢的功能,一點不假。鬧糧荒的時候,籬笆上的雞香藤就可以果腹,也是製做糕點的材料。不過我最近發現,草仔粿的草料沒有硬性規定,都是就地取材而已。稍早看到有人以桑葉做草泥,已經大感新鮮,最近又看到有人使用牛奶蒲的葉子,看樣子只要可食又無奇怪味道的植物,大抵都可以入粿。
這次的草仔粿和雞香圓是一起做的,奇怪的是,雞香圓有香椿味,草仔粿就完全沒有,也無特殊味道,唯一比較特別的,就是它近乎墨黑的顏色而已。不知道兩者味道的差別,有什麼化學變化的原理?
(雞香藤草仔粿的顏色很特別吧?)
算一算,我已經用艾草、匙葉鼠麴草、金瓜、鼠麴草和雞香藤五種材料做過草仔粿了,熟能生巧的結果,簡直要快變成大師了。而且我家的餐點常常都是市面無售滴優,像之前的雞香藤圓和這道雞香藤草仔粿,外面就找不到。
蘇同學說,多識蟲魚草木的好處之一是,萬一日後糧食短缺,就可以上山採野菜。所言不假,真是英明睿智。最重要的是,不要再任意剷除雞香藤,台灣人真是太久沒餓過了。 (本文圖文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PS..前文多次提及草仔粿食譜,本文就不再贅述,草仔粿食譜詳見野菜好滋味系列
前文「臭名遠播的雞香藤 + 雞香圓」請點這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