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憶      

自從《海角七號》意外創造台灣的票房歷史,台灣這幾年好看又賣座的電影一部部冒出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符號──本土,他們更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召喚了台灣人的集體記憶,因而能夠動員到無分年齡的觀眾,壯年父母帶著已經開始懂事的孩子、年輕觀眾帶著爸爸媽媽一起進戲院去開懷大笑,同時也藉著劇情做為兩代記憶的橋樑,更補綴了我們童年一度熟悉、長大後卻因社會變遷而遺忘的回憶。《海角七號》、《艋舺》、《雞排英雄》、《陣頭》以及眼前票房無敵的《總舖師》都是這一類。 

《海角》藉著一封沒有地址的書信,勾起一段散逸於歷史時空的台日師生戀情與一段正在醞戀的台日異國戀;《艋舺》那一群八十年代的小混混讓人感覺如此熟悉,彷彿看到小學時代那些書讀不好,爹不愛、老師不疼的壞孩子,長大後大家各奔前程,多年後得知他們的消息竟是在報紙社會版看到他們鎯鐺入獄的新聞;《雞排英雄》更深入我們生活上的共同經驗──夜市,試圖呈現那群鮮活的夜市小人物之餘,又順便批判了以都更為名的官商勾結,速寫了我們眼前都市生活的某個面向。 

《陣頭》更喚起我們兒時鄉間生活不可或缺的廟會經驗,與我們如此熟悉的街頭藝陣,透過電影製作群的美術涵養,讓我們驚見,原來兒時那最普遍最熟悉的藝陣,竟是如此精緻美麗的民間表演藝術,而我們長期以來竟對它充滿了偏見? 那是一場關於台灣陣頭藝術再發現的美妙旅程。

《總舖師》則是一部關於台灣人的食物鄉愁,藉著一道道早已失傳或是半失傳的台式大菜,帶出一篇洋洋灑灑的美食歷史論述。所謂的台菜,也許不是你所認知或你所知道的台菜,它遠比你所知道的更豐富、更多元,更充滿故事。在現代化的餐廳到處林立之前,那些流浪在村落與村落之間的總舖師,便是人們美味的魔法師,在廟會祭典和婚喪喜慶的時節,是他們用魔法鍋鏟將人們的情感再次攏絡起來。就像《芭比的盛宴》裡面,那些因為生活上的小嫌隙而在感情上漸行漸遠的村民,因為芭比辦的一桌大菜,終於彌合了村民逐漸崩離的情感。 

其實,這些野心勃勃又充滿社會和歷史意識的作品,在上世紀八、九0年代的精英電影裡就比比皆是了,甚至旗幟更鮮明,批判或呈現的手法更利辣。但因為是精英電影,它並不親近普羅大眾,以致沒能造成風潮,而精英觀眾養不活一個國家的電影產業,編導團隊被迫必須找到新的著力點重起爐灶。 

如今,這些導演似乎重新找到著力點,那就是徹底卸下精英的身段,將人們應知而未知的事件或觀點,包裝成一個具有強烈娛樂企圖的懶人包,在短短一個半小時(或兩小時)之內,快速進行歷史解說。而無疑的,它們成功了。如今,《總舖師》的票房不但勢如破竹,更造成話題和風潮,劇中的古早菜一時成了影友們追逐的目標,腦筋動得快的餐廳,應能在這波風潮裡大發利市。 

在威權時代,人們可以將台灣人的歷史失憶歸咎於政治掛帥的教育取向,但即便如此,學校的正規校育並非歷史記憶承傳的唯一管道。兒時,飯桌就是我家的歷史講壇,全家人圍桌吃飯的時刻,爸爸和媽媽總是一再講述他們在日本時代的童年,以及二戰期間躲防空壕的經歷。這些學校都不會教,但爸爸和媽媽可以透過生活,把孩子們來不及經歷的記憶承傳下去。所以政治再是高壓,都不會失憶,只要有少數人記得,並且懂得書寫,這些記憶就有重新復活,並重新被人們想起的一天。 

但閱讀太累人,文字的敘述對某些人而言,也不是那麼容易消化,這時,一部雅俗共賞的電影就可以扮演歷史解說者的角色。顯然的,上述幾部電影都講了很精彩的台灣人的故事,並巧妙地把台灣的過去和現在連結起來,而使我們的歷史記憶更完整。 

不過這些都是輕題材,門檻還是比較低了一點,目前比較不確定的是,台灣的觀影大眾能不能接受大題材的考驗,也就是處理台灣歷史的關鍵轉折或戲劇化事件的作品,例如抗日、二二八、白色恐怖,甚或是八二三砲戰及古寧頭大捷,這些題材免不了會碰觸到政治的敏感神經,那才是更高難度的挑戰。

以《賽德克巴萊》而言,雖然編導團隊野心勃勃,但它的本質極其敏感,導演必須謹慎拿捏他做為漢人而非賽德克族人的立場,更須小心避免觸及原住民族群間的歷史宿怨,在這麼多政治禁忌下,觀點的詮釋顯得綁手綁腳,最後終於淪為一部經過藝術處理的紀錄片,它缺乏史觀,劇本不敢在這裡大膽陳述觀點和看法,連帶使得觀眾也失去方向感。但至少它也稱職地扮演事件懶人包的功能,看了賽片,觀眾可以在四小時內迅速瞭解霧社事件的來龍去脈。 

我們身處的時代是自由的,政治事件和歷史觀點的陳述百無禁忌,我們再也沒有托詞來推卸集體失憶的責任,至少有些充滿抱負的導演正擔起這個責任,而以目前國片逐漸復甦的氛圍看來,他們應該會有更大的表現空間。 

雖然,關於台灣人的過去與現在,目前正在電影院裡熱烈上映,觀眾們正飢渴地想知道更多關於他們來不及參與的歷史,即將上映的《Kano》應該會是另一個高潮。我有朋友看完《總舖師》之後,興奮地潮紅著臉說:「好期待Kano的上映喔。」 

社會和政治雖是自由的,然而我們也看到社會正呈現另一種刻意遺忘,這個感觸在八月二十三日那天特別鮮明。這是一場攸關台灣生死存亡的戰役,往年的這一天,總有一些八二三砲戰的紀念活動,但隨著當權與中國的交好,八二三這一天越來越安靜,好像歷史上的這一天,什麼事也沒發生過。顯然人們選擇不願想起。那也無妨,如果有些人為了在中國發光發亮,而自願選擇在台灣的歷史缺席,那就尊重他們吧,不然要怎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賽克女郎 的頭像
    馬賽克女郎

    馬賽克女郎

    馬賽克女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