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異國戀的季節嗎?昨天接到過去新聞界舊屬小真的電話,告訴我她要和相戀三年的英倫情人結婚了,她並邀請我參加她的婚禮。我對這消息感到訝異,由於失聯多年,竟然不知道她投入了異國戀的懷抱。
我們在電話中小聊了一下,感覺上她很適合異國婚姻或定居海外,她精力充沛,好奇心強,充滿學習的熱誠,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女子。我告訴她她適合異國婚姻的理由,她也表示同意。由於她還有很多親友要通知,我們沒法聊太久,於是我就在這裡談談異國婚姻裡的種種吧。
面對婚姻或伴侶關係,人們首先要認知,那不僅僅是選擇一個男人而已,還包括生活型態(life style)的抉擇。這是常識,但很少人會深入思考這個問題。選擇一個台灣男人或者一個異國男子,妳將面臨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態型態,甚至包括生活環境及食物,因為婚姻或伴侶關係是兩人生活型態的交融、妥協或總和。
當然,如果男方強勢一點,你們的生活型態就會較傾向他的風格;相反的,如果女方較具主導性,生活的型態就會向女方的風格傾斜。
除此之外,在異國婚姻或伴侶關係裡面,妳選擇的不僅僅是一個男人,還包括他所代表的那個妳有點或十分陌生的文化。妳不能只選擇他,卻排斥他的文化,或者拒絕去瞭解他的文化,這將是一場悲劇。妳想融入他的生活,就必須去瞭解或去擁抱他的文化。這對他來說也一樣。
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相信,異國情調對於較具冒險性格的男女而言,是一種愛情的強力催化劑。試想,如果妳對歐洲文化深深著迷,妳的歐洲情人所代表的文化當然有絕對加分效果。這時,在妳的愛情裡面,妳不僅有著對一個男人的愛,還有著妳對一個文明的著迷。有時,這兩種愛還相互糾結,讓妳分不清妳愛的是他,或是他的文化。或者,有時妳因為愛他,而更愛他的文化。
當然,我也讀過不少文章,談論異國婚姻裡的文化鴻溝。老實說,我認為文化鴻溝的出現,在於人與人之間的個別差異,而不在於異國婚姻的本質。也就是說,異文化是不是文化鴻溝並不是普遍法則,它因人而異。
知識、學習和探索是人生的重要問題。有些人將這三項課題當成生活裡面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甚至把它視為親密關係裡的重大課題。換言之,對這些人而言,親密關係不只是找個伴來幫你(妳)消除寂寞而已,親密關係有著更積極、更豐富的內涵──戀人、夫妻或伴侶同時也可以是追求知識的伙伴,他們一同學習,一起探索。
也因此,性格和性向的契合,是親密關係裡攸關成敗的元素。如果你具有知識傾向或冒險慾望,你的伴侶卻是一個對什麼都缺乏興趣的人,你們的親密關係已經埋下敗筆,就等著分手導火線的出現。
如果你們兩人都對人生的探索充滿熱情,此時異文化就提供你們學習及探索的絕佳題材。你(妳)因為對另一半所代表的文化陌生,所以你(妳)想透過他去探索對方的文化內涵,這個過程就是學習,它的結果就是知識。有人對這種探索樂此不疲,對他來講,異文化所代表的意義,是有待探索的知識和未知,而不是什麼文化鴻溝。
異國婚姻有一個常見的爭執,那就是雙方的家庭觀念不一樣。西方人是小家庭制,與娘家或婆家多半保持適當的距離,從來不會過度親近。台灣人仍有大家庭觀念,妻子喜歡和娘家親人保持密切連繫,婆婆也常會干涉小兩口的事情,這常常使得異國配偶或伴侶有點感冒。夫妻為此爭執,也常會把賬算到文化鴻溝的頭上。
老實說,我從來不認為家庭觀念的差距是文化鴻溝的問題,而是佔有慾的問題。即便夫妻同為台灣人,妻子也不喜歡老公太聽婆婆或大姑的指揮,先生也不喜歡太太沒事回娘家抱怨東抱怨西;這就如同妻子不喜歡老公有太多酒肉朋友,先生也不喜歡老婆成天和一堆姐妹淘逛街喝咖啡。不管是男人或女人,都希望另一半多把心思放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放在週遭那些三姑六婆或酒肉朋友身上。這是佔有慾,不是文化鴻溝。
人生是持續不懈的探索,異國戀情提供那些較具好奇心的男女比較觀察的機會,我個人是滿樂在其中的。每次要去法國,我都很興奮,都期待著旅途上不曉得會發生什麼新鮮事,會吃到什麼過去沒吃過的東西。
(這是一道蔬菜庫斯庫斯,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這一道是摩洛哥羊肉庫斯庫斯。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法國有一道北非名菜,叫 Couscous(庫斯庫斯),它意指小米,通常伴有各式蔬菜及肉類,可雞肉,可牛肉,最道地的則是羊肉。由於它帶有北非特殊的香料,又有濃濃羊騷味,很多亞洲人避之惟恐不及。我初嘗這道名點,對於那股陌生的味道也有點不敢領教,但我覺得很丟臉,為什麼北非人奉為美食的名點,在我聞起來就那麼可怕呢?可見這是我的僵化飲食習慣在做祟。
於是強迫自己再試了幾次,果然就愛上了它。現在每去巴黎,我一定會親赴北非人的餐廳品嚐這道在台灣吃不到的小米肉點。現在想到它都會流口水,真是沒用!
對我來講,人生是探索之旅,愛情也是。
---------------------------
相關閱讀:異國戀情與長髮字典
留言列表